6月25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2035年)》,到203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整个规划分两步走。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据了解,目前上海从膜电极、双极板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系统集成形成了技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上海工业现在的产氢供氢能力近50万吨/年,且已建成10座加氢站和近30千米输氢管道,为氢能的应用推广奠定了基础。
另外,上海已形成多个各具特色的氢能产业集聚区。金山区成为全市氢气供应和关键材料研发的重要策源地;宝山区在积极打造氢气保供和综合示范基地;临港新片区正加快引进国内外重点企业,打造氢能科技和产业园;嘉定区已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但依然面临一些瓶颈问题。例如,氢燃料电池部分的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上海缺乏竞争力强的领军企业,氢能在储能、发电等新领域的应用比较薄弱等。
为此,《规划》提出,上海将打造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依托上海汽车产业基础,提高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等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升电堆设计、系统集成的工艺技术水平,形成全链条关键技术的自主化和产业化。
同时,上海将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发挥化工区工业副产氢和老港垃圾填埋场生物质天然气制氢的资源优势,配套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制氢,形成先进的供氢体系。
此外,上海还将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加快向氢能装备制造企业转型。支持中小型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氢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围绕模块化碱性电解槽、PEM制氢装备制造、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集成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高标准打造氢能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激发氢能产业的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