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北大央企论坛第四期“环境•责任•转型——绿色发展与清洁能源之路”在北京大学召开,业界专家、知名学者、资深媒体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当前能源结构下,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方向及产业链结构的改革之路。
今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关于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力倡导发展绿色能源。根据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在28日举行的中国能源工作会议上透露,2017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吨标准煤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将提高到6.8%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正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鄂尔多斯分院院长贾爱林在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供给能力总体保持较为宽松的态势,天然气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特色,然而由于主力气田自然稳产能力较弱,虽然产量还将继续保持增速,但稳产形式面临挑战。作为占据我国天然气产业71%的中国石油,正在积极探索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等新领域,推动非常规天然气规模的发展,保障社会民生。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个经济增速减缓,能源消费需求也减缓,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势在必行。但实际上我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偏低、不同天然气用户对于价格的承受力不一致等原因,目前来看离规划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据中国石油大学刘毅军教授介绍,明确的价格市场化,是从2005年开始算起的,经过十年,门站建立了理想起步价,并且实现了价格联动。大幅度提高了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这样与其它替代能源比价,趋向更加合理。“国家能源局在新疆有一些批复,整体上都是要进行上游缓进,中游过度的思路。对于下游的市场,我们估计2020年是3000亿,2010年估计碳排放的要求来看,还是偏低的”,刘毅军说。
从全球来看,已经发生过两次能源转型,第一次的能源转型是煤炭成为主要的能源,第二次能源转型是油气成为主要的能源,现在正处在第三次能源转型的初级阶段,就是由油气到可再生能源。而我国未经历从煤炭到油气第二次转变的过程,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于初步发展的不太成熟的市场,天然气又是替代性非常强的能源品种,怎么样促进稳定发展,实现天然气的战略目标呢?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史丹认为,要推进天燃气发展,当前的关键是必须加快天然气和能源价格体系的改革,可以通过征收碳税,推行碳交易,使高污染的能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加天然气的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实行峰谷差的气价和季节性的价格,用价格调整供需关系,消峰填谷,用价格来进行调整,平稳供需关系,以及制订科学合理的不同环节的天然气价格的成本分摊机制等。
其次,要加强资源的勘探开发和管网的建设,公平合理的计量不同气体来源的价格。除此之外,要想扩大天然气的市场空间,就要实现燃料的替代,有序发展天燃气发电,国家在关税等方面给与适当的政策优惠。把天然气价格和发电上网的价格形成很好的联动机制,推进天然气电力市场化的改革。
扩大天然气消费,实际上更多的是减少煤炭的消费,这也是从环境来考虑的。“我们发展绿色能源,实行低碳转型,建设低碳社会,不仅仅需要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外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如果说人人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减少消费支出,也是对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做出贡献”,史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