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为当前煤炭企业脱困开出了一剂良方。晋煤集团正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以创新为驱动力,“悄然”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延展。2015年,企业非煤产业收入已占到集团总收入的89.7%,产业特色正向竞争优势加速转化。
“三去”围绕“实”字做文章
目前,晋煤集团已对旗下效益低下、扭亏无望的9座矿井采取了停建和缓建措施,并对三个老矿井逐步实行减产和停产措施。同时,在煤炭品种上努力创新,不断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煤炭新品种。
在晋煤集团赵庄煤矿,呈现出一抹与煤炭寒冬下的亮色,紧张运转的洗选设备正将一种名为“蓝天一号”的清洁煤种装上火车。通过洗配煤技术改造,晋煤集团不断生产出“蓝天”系列清洁煤种以及专供电厂需求的“晋优”系列新品种。去年以来,“蓝天”系列清洁煤种在京津冀地区销售火热,并与河北省发改委签订了80万吨/年的供需合同,仅此年可新增效益2亿元。
在河南省开封市,晋煤集团全国22家控股化工公司之一的晋开化工公司,煤炭在这里被转化成国际畅销的液体肥料产品,出口至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规避了普通煤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博弈”。与此同时,液体肥的高端产品三元肥也在积极研发,目前已经研发了20—30个三元液体配方,适用于更多种类的农作物需要,其节能、环保的特性,符合未来新型农业发展需要,市场前景广阔……
科技提升,晋煤集团煤化工产品不断朝着精细化、高端化演变。2015年,晋煤集团化肥出口量达到250.54万吨,大约相当于250 多万吨煤炭变相被国外市场消化。同时,晋煤集团还积极构建化工产品的一体化销售平台,成功与中化化肥、中国农资等40余家客户开展合作,统一销售尿素55.4万吨,不断打通煤化工产品“去库存”新通道。
在目前国家大力推行新型、规模化农业的扶持政策下,晋煤集团看准煤化工下游产业——农业的广阔前景,探索煤炭向煤化工产业链发展后继续向农业产业链延伸,在河南省5个地市及吉林省舒兰市,晋煤集团购置了数万余亩耕种土地,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对农业产业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进行玉米、小麦等大粮种植的基础上,各种高端精品粮食产品也不断走向市场。农业产业在消化化肥产品的同时,也可利用土地进行抵押,获得国家贴息贷款,从而使产业得到更多资金支持。
在“去杠杆”的道路上,晋煤集团一方面强化子公司融资主体责任,加强现金流预警,特别是严防“注水”的贸易数字,防范投资及资金链风险。另一方面减少不必要的投资,优先安全投入、优先增效项目投入,优先后劲工程投入,通过新项目见效尽快降低企业负债率。
2015年,晋煤集团多个新产业初建成效。晋煤集团投资生产的国际尖端激光投影设备产品上市不久便与国内知名院校企业签订订单5000余万元。投资的旅游产业——柳氏民居在节日期间游客有数万人次,未来开发前景广阔。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战略工程”总体部署下,晋煤集团已逐步在山西省左权县、和顺县、神池县、娄烦县、隰县5个特困县投资发展优势农牧产业,预计项目建成实施后,年收益可达数亿元……
“一降”针对“效”字想办法
古书院矿、王台铺煤矿、凤凰山矿分别是晋煤集团有着50多年历史的老矿,随着资源的不断枯竭,冗员突出明显。晋煤集团通过“转移不转产”的方式,将技术人员逐渐分流至资源整合矿井,为资源整合矿井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这三个老矿也积极创新商业模式,进军多种非煤产业。目前,古书院矿旗下的“万德福”连锁超市享誉晋城当地,开办了4家大卖场、1家综合超市和14家便利店,年产值超过2亿元。凤凰山矿投资的专门生产瓦斯抽放用焊管的凤凰实业公司,年实现利润800余万元。同时,凤凰山矿还利用矿区环境优势和场地资源,开设了培训基地,年收入达700多万元。新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老矿冗员安置找到了“出路”,更多的职工在经过专业培训后,通过“转产不转移”的方式走上了新岗位,这三个老矿共分流职工1800余名。2015年,晋煤集团通过转岗分流、提前退养、停薪留职等方式实现总体净减员3238人。
在人力降本的同时,晋煤集团以事业部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全面形成,企业在资金、物资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煤炭销售五大方面逐渐形成了集中管理,内部资源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成本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成立了专门的物资回收公司,对下属单位的废旧物资统一回收后进行维修再利用或出售,防止企业物资资源流失,年创效达上亿元。2015年,晋煤集团资金集中度达55.13%,资金集中管理实现利润2.63亿元,物资集中采购节约成本3.63亿元。
在此基础上,晋煤集团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力度,以科技提升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为高级技术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提供研发资金及设备支持。共成立了17个大师工作室,其中,仅全国劳模张晨光的“晨光工作室”持续开展矿井电气自动化升级改造、机电设备更新换代、参与矿井机电系统优化设计,就为数字化矿山建设、减人提效、降本增效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共节约资金1.44亿元。另一方面,以“科技提升、降本增效”为主题,各种群众性创新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晋煤集团以“既给帽子又给票子”的方式,激励职工的创新、节约意识,形成人人想办法、人人促节约的氛围。2015年,晋煤集团共收集“五小”创新成果847项,优秀金点子100多件,企业生产成本从点滴处得到下降。 2015年,晋煤集团商品煤完全成本同比下降9%。
“一补”突出“能”字求跨越
晋煤集团不断开拓新的煤炭产业链延伸路径,在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上集中全力,在发展弱项上持续发力,在转型上不断谋求新出路,努力实现企业在项目支撑“能”力、科技提升“能”力、转型生存“能”力的跨越。
由于晋煤集团生产的煤炭属无烟煤品种,更适合发展煤化工下游产业,使得晋煤集团在煤电下游产业的发展上相对较弱。因此,晋煤集团加快补齐电力短板,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去年,与大唐集团、华电集团正式签订协议,准备在安峪、安阳、襄垣建设煤电项目,目前正在加快落实实质性合作内容。同时,十年磨一剑,去年8月,晋煤集团在旗下赵庄煤业正式开工建设2×660兆瓦低热值煤坑口电厂;在湖南攸县的2×630兆瓦电厂项目也进展顺利,两台机组预计分别将在今年6月和9月投产,年可增加用煤量150万吨。在补齐煤电短板的同时,晋煤集团还努力加大低浓度瓦斯发电的利用,不放过低浓度瓦斯增收创利的“蛋糕”。目前,6个分布式瓦斯发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年可新增瓦斯发电量3000万度。
众所周知,煤炭向煤化工产品转化时首先要经过气化环节,以前煤化工厂普遍使用名为“固定床”的气化炉,晋城无烟煤因其各项指标优势,是转化化工产品的最好的原料。后来随着煤炭气化技术的进步,以“航天炉”为代表的干粉煤气化技术被广泛推行,此种气化炉是对末煤进行气化,晋城无烟煤由于硬度高、灰熔点高等特性,在此种炉内不能被完全烧尽,煤化工厂更偏向于使用价格较低的陕西神木煤作为化工原料。随着技术进步,晋城无烟煤作为最优质的化工原料这一概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无烟煤的优势不在。晋煤集团通过技术攻关,对现有气化技术进行改造,大力扭转了劣势局面。开始着力于针对自身煤种气化炉型的研究。2015年4月,由晋煤集团与科研院所合作设计的“晋煤炉”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并通过专家评审。“晋煤炉”不但可以完全气化晋城无烟煤,还在煤炭原料的适应性上更加广泛,目前晋煤集团正在进行“晋煤炉”示范项目的选址建设。
晋煤集团坚持“走出去”,逐步挣脱煤炭及煤炭周边产业发展的束缚,向着更多的领域进发。生物制药产业蓬勃发展,生产的“贝飞达”产品成为目前国内市场上治疗肠道系统疾病唯一的肠溶性生物药品,单品年销售额就达到1.63亿元。同时,晋煤集团努力向着资本化平台迈进,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多的融资渠道,下属的晋桦豹公司和北京朗德公司先后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实现了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伴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历程,晋煤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悄然”而有力,正一步步冲破当前煤炭产能过剩的困局,努力实现企业又一次的蜕变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