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价在连续11周反弹后,再度走低。我国煤炭行业整体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明显逆转,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地推行,“煤老大”又增多重压力。
运费调整,寄望新政
日前,铁道部下发《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2月15日开始,大秦4线(大秦、京秦、京原、丰沙大等铁路)煤炭运输运价率每吨公里提高1.5分。
铁路运价上调,无疑增加了煤企的成本压力和销售压力。在加大发煤企业发运成本和下水煤物流成本的同时,内贸煤与进口煤的竞争继续处于劣势,加剧国内煤炭供大于求压力。业内人士表示,当前煤价持续低位,此时可供煤企应对的办法只有两个:将增加的铁路运费转嫁到平仓价格上,但会降低下水煤市场竞争力;压低坑口价格,但会给发煤企业带来很大成本压力。
今年1月,我国进口煤高达3591万吨,对国内煤炭需求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市场预期。国内煤炭物流成本增加,无疑加大各大需煤企业对进口煤的采购。“希望国家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改善煤炭运输市场环境,运价上涨,我们压力更大了。”多位煤企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去年,我国进口煤炭3.27亿吨,其中低质量褐煤为5994万吨、美国高硫煤846万吨,低质量煤炭占很大一部分。我国大多数煤炭产地远离煤炭消费中心,运输环节多、物流费用高、税费也不低。
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王云建议,国家要进行政策干预,加快出台《进口煤炭质量管理办法》,控制低质、高硫煤炭进口,降低空气污染。他同时指出,大量进口煤已严重冲击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传统运输格局,给国内正常煤炭产运需供应链条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护国内煤炭产业和物流已刻不容缓。
“旧宠”遭弃,博弈妥协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显示,2013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比上年减少1202.3亿元,同比下降33.7%。另有数据显示,42家煤炭开采类上市公司中,29家已发布去年年报,23家业绩下滑,其中,20家公司预计下滑幅度可能超过50%。2013年前三季度近一半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上。
一位煤企负责人向记者倒苦水:“煤价甚至一度跌到过每吨286元,要承担的各种税费和行政性费用近亿元,企业从去年开始就亏损,一直在负债经营。”
2月19日,国投新集发布公告:因煤炭市场进一步恶化,公司股票价格较锁定发行价大幅下跌,国投公司建议终止公司正在进行的重组事项,今后再视行业及资本市场情况,择机推进相关工作。筹划逾期半年的资产重组,突然被叫停,让诸多投资者眼镜大跌。收购煤炭资源的企业开始纷纷“抛煤”,或停止注资,记者还了解到,一些煤企向银行贷款,却因业绩不佳而遭拒,煤炭已不再如当日那般“受宠”。
此外,备受关注的年度煤电长协谈判收关,煤企议价也不具当年的强势。神华等各大煤企从去年底就开始“备战”,而最终向电厂妥协,拟定一季度长协价格为568.8元/吨,谈判价格以电厂一方意向价格(电厂初期定价570元/吨)敲定。
研究员指出,煤炭产业大势是稳中有降,不会再像“黄金十年”一样发展得很好。
十条新政,强力限煤
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已开始逐步落地,环保部副部长翟青指出,到2017年年底,京津冀鲁四省市将削减煤炭8300万吨。
削减耗煤大省的用煤量,下游产业链消耗相应减少,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但煤炭行业依然保持高产能,煤炭库存将会进一步增加。此外,煤炭行业在建规模大是不争的事实,有研究报告指出,去年我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5236亿元,预计今年新增煤炭产能将达3.32亿吨,除去枯竭老矿和关闭的小煤矿,净增产能也将达2.12亿吨。
业内人士指出,大气“国十条”落地,将进一步放缓煤炭消费增速,一些地方的煤炭消费量甚至可能会下降。中投顾问煤炭行业研究员邱希哲指出,削减煤炭消费量对煤炭产业而言是巨大的利空,煤炭生产商和贸易商的经营状况将更加恶化。业内人士同时指出,限制煤炭消费,也会波及煤炭下游产业,火电、化工、钢铁等企业也将面临因限煤而出现成本攀升难题。
煤市不振,煤价走低,不断加码的煤炭消费负增长,无疑进一步加大了煤炭行业的压力。不少煤企寻求出炉,开始转型,但转型之路也几多坎坷。
几家推行转型升级的煤企负责人向记者直言:“经济形势不好,转型还没有收到好效果。”不少煤企在多元化发展中进军煤化工领域,但高风险性已使很多企业欲尽快脱身。此外,专家建议,民间资本此时进入煤炭行业,并不会对相关板块产生较大拉动作用,但可能在一些细分行业有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