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内光伏企业争夺7GW(十亿瓦特)的欧盟出口配额之际,一些企业看到了规避价格承诺的办法——海外建厂或找代工企业。
“通过海外建厂和代工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并不在此次中欧价格承诺协议限制范围内。”昨日(8月13日),国内一家光伏企业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
为防止恶意行为,欧盟委员会意欲加强对中国光伏企业通过建设海外基地恶意规避的行为纳入监管。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很多企业有海外建厂的想法,但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海外建厂存在很大风险,需要很长的投资时间。海外建厂可避价格承诺
8月6日起,94家国内光伏企业按照价格承诺协议可享受对欧盟出口硅片、电池、组件免征反倾销税。条件是,中国输欧光伏组件价格不得低于每瓦0.56欧元,每年总量不得超过7GW。
上述企业内部人士称,此次价格承诺协议是在中欧贸易中首次出现的,对于商务部和机电商会来说,是重大政治谈判的胜利;对于国内光伏企业来说,意义并不大,以0.56欧元的价格,中国企业很难卖出去。
据了解,目前,中国台湾的光伏组件出口到欧盟的价格为0.52欧元~0.54欧元,而东南亚地区出口欧盟的价格只有0.48欧元左右。
“0.56欧元让中国企业没有竞争优势,只有在欧盟市场需求出现缺口,其他地区产能无法供应时,才会购买少部分中国企业的产品,对于大部分中国企业来说,配额实际上‘形同虚设’。”
此次承诺协议中的价格和配额并非不变。据最新消息,后几个月,市场情况较今年5、6月份出现变化,中方需执行的最低价格和出口配额都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浮动。
最新文件显示,将光伏生产设施转移到海外的中国制造商,也将接受欧盟委员会的监管。欧盟将要求这样的公司说明转移生产的目的,公司需证明自己转移生产有足够的贸易利益动因。如果公司的行为明显是为了规避向欧盟出口的价格承诺限制,将被认为违反价格承诺协议。
“这主要是防止恶意规避的行为。”上述企业内部人士说,“比如有些企业将国内生产好的层压件运到海外工厂,套上加框就成为可出售的组件,而层压件几乎就是成品,占组件成本的95%以上,这样以来,组件的成本并不是海外成本,实际上是国内的成本,只是在海外加框,价格明显低于0.56欧元。”
中欧价格承诺是指保险费加运费(CIF)的价格。机电商会监督价格承诺的执行情况,每季度向欧盟委员会提交报告。此外,国内光伏企业欧洲分公司在转销其进口的中国组件时,还将被征收额外“经营”费用,即在最低每瓦0.56欧元的基础上,征收5%的“经营”费用。
“我们现在与欧盟客户谈订单时很小心,担心违规。”另一家企业内部人士说,“现在同一个欧盟客户不能同时购买同一家企业生产的组件及其海外代工或海外工厂生产的组件。”海外建厂说得多做得少
此前,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和美国裁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高额关税,不少企业就曾表示要通过海外建厂来规避贸易壁垒。
上述企业内部人士认为,海外建厂虽然有一定的成本投入,但也不会达到0.56欧元的成本。此前,国内企业销售到欧盟光伏组件的成本多为0.49欧元~0.50欧元,而海外建厂的成本比国内高0.02欧元左右。
截至目前,国内光伏企业海外建厂也是说得多做得少,只有中电光伏、无锡尚德、阿特斯在海外有工厂。
“我们没有海外建厂,主要是通过印度、波兰、南非等加代工,产能总计600兆瓦~700兆瓦。海外自己建厂成本高,代工进入和退出都很方便。”上述企业人士说。
“国内企业技术优势不明显,海外人力资源也只在非洲和东南亚相对较低,此外海外建厂或代工没有改变行业对出口的依赖及靠规模竞争的思路,现在国家鼓励开拓国内市场,企业应在做好国内的基础上再‘走出去’,靠技术创新确定优势。”孟宪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