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倾力打造能源新都
作者/来源: 日期: 2013-07-01 点击率:487
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倾力打造能源新都
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质优量大,开发潜力巨大,是正在建设的能源新都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一、庆阳独特的资源禀赋是打造能源新都的优势条件
石油资源是庆阳最大的优势,石化产业是庆阳的支柱产业。全市石油资源总量48亿吨,已探明地质储量20亿吨。随着中石油长庆油田、中石化华北油田在庆阳石油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庆阳石化600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的开工建设,采、炼双千万吨开发的大幕已经拉开。
煤炭资源是庆阳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支撑,煤炭开发转化是亟待培育壮大的主导产业。煤炭预测储量2360亿吨,已查明180亿吨。目前有13家大型企业参与开发。9个区块勘探、总产能3860万吨的8个矿井建设全面实施,正宁2×66万千瓦电厂等煤转电、煤化工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天然气、煤层气是庆阳最具开发潜力的新兴产业。天然气预测储量1.5万亿立方米,资源潜力可达15.16万亿立方米。煤层气预测储量1.4万亿立方米,占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的30%,极具工业价值。
庆阳在资源开发上,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政策叠加优势。国办〔2010〕29号文件、《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编制完成的《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综合开发指导意见》,把庆阳确定为“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全国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基地”,从顶层设计上把事关庆阳发展的一揽子项目和规划纳入了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由区域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省委、省政府把庆阳确定为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东翼核心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东部门户城市。这些的优惠政策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
二是区位比较优势。庆阳自古就是“南卫关辅、北御羌戎”的地理要冲。随着庆阳机场通航,西长凤高速通车,西平铁路、雷西高速年内完工,银西铁路、甜罗高速即将开工建设,以民航、铁路、主干公路为重点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庆阳在陕甘宁交会处“金三角”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三是环境承载优势。纵贯东部的子午岭林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和天然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25.3%。境内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13.7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3.87亿立方米。正在实施3河治理、4库建设等骨干水利工程。“十二五”末,全市供水总量可达6亿立方米,完全能够支撑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四是土地资源优势。境内有10万亩以上大塬12条,面积382万亩。136万亩的董志塬平畴沃野,一望无垠,开发条件优良。760多万亩的荒坡地可改造加以利用,为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障。
五是后发赶超优势。近年来,庆阳经济强劲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去年全市生产总值530亿元,增长16.1%,人均突破3000美元。全市上下人心思进、思上、思变的愿望强烈,开放开发、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为大开发、大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天的庆阳,资源红利、生态红利、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叠加释放,日益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投资创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二、绿色循环低碳高效是建设能源新都的必由之路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新形势和能源市场新变化,如何做到依靠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开发资源而不变卖资源,实现优势资源由单一开发模式向循环利用转变,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转变,是庆阳急需着力破解的重大课题。基于此,我们对能源开发的总体考虑是:按照“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永续化”的要求和“建设大基地、构筑大产业、实现大循环”的原则,秉持绿色、循环、低碳、高效开发这一理念,紧盯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四种资源,采取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四种方式,全力打造千亿元石油石化、千亿元煤转化、十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百亿立方米天然气综合利用和能源转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等全产业链、全循环链、全价值链的五大产业集群,努力建设能源新都。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实现转型跨越一级跳;“十三五”期间连续迈上1500亿元和2000亿元台阶,实现转型跨越二、三级跳。
(一)打造千亿元石油石化产业链。我们计划以实施石油开采加工“双千万”工程为抓手,原油产量每年以150万吨的速度递增,到“十二五”末建成千万吨级大油田。在加快庆阳石化600万吨升级改造的同时,超前谋划并启动实施1000万吨炼油升级改造工程。在石化后续产业发展上,我们规划采取4种模式:一是乙烯链式转化,利用重油催化裂化产生的乙烯,分期延伸生产20多种乙烯类高附加值产品。二是丙烯链式转化,发展丙烯类下游衍生的10多种高端合成树脂和有机原料。三是碳四链式转化,发展碳四类及下游10多种延伸产品。四是苯链式转化,发展多种苯类及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力争“十二五”末全市石油化工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达到1500亿元以上,建成西部地区石化产业聚集中心。
(二)打造千亿元煤转化产业链。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整装勘查、规模开发、深度转化和高端研发、综合利用、系列销售“两个一体化”,努力形成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支撑、化工冶材为主导的特色循环产业集群。规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原煤产能达到6000万吨;“十三五”末达到1.2亿吨。主要采取2条路径深度转化、链式开发:
一条是煤电冶材转化路径。规划建设11座燃煤电厂,积极争取建设庆阳—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外输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煤电装机达到1220万千瓦,“十三五”末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同时,积极探索以建设地方自备电厂为载体,以优惠电价为要素,吸引高端企业发展高载能产业,构建企地联合循环经济产业区。
另一条是煤化工转化路径。规划发展一批附加值高、用途广泛的煤制下游产品,“十二五”末煤化工建设规模突破1000万吨,“十三五”末超过2000万吨。主要采取5种方式延长煤化工产业链:(1)煤制肥。重点抓好50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和100万吨缓释高效肥生产项目。(2)煤制气。规划建设6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分两期实施,“十二五”末达到20亿立方米。(3)煤制聚烯烃。规划建设年产60万吨聚烯烃及下游产品项目,生产农用、包装、工业塑料等产品。(4)煤制油。建设300万吨煤—渣油共炼项目,生产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煤油、军用燃料等特种油。(5)煤制兰炭。规划建设300万吨煤制兰炭项目,用于发展高载能产业,补充市场供应缺口。
(三)打造十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产业链。鼓励支持开发企业对煤层气区域分层次勘探开发、就近利用,采取先抽后采、治理与利用并举的方针,提前预抽瓦斯,解决煤矿建设和投产后的瓦斯困扰,确保煤炭资源安全开发。同时,配套建设煤层气压缩站、加气站、煤层气液化厂。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年产10亿立方米煤层气生产基地,到“十三五”末达到40亿立方米以上。(四)打造百亿立方米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链。重点发展天然气清洁燃料产业,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保障我市城市、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燃料用气。同时规划发展天然气乙炔、甲醇、丁二醇等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目前,30亿立方米天然气开发利用和日处理90万立方米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已启动实施。(五)打造能源转化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产业链。按照“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的理念,以建立循环再利用示范基地为载体,努力实现能源加工转化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全面综合利用。主要路径是:煤矸石、煤泥用于发电,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用于采空区灌浆料和新型墙材加工;煤焦油加氢制特种油,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用于油田驱油,作为生产醋酸、尿素的原料;矿井水、化工废水,分级处理、分质回用,实现综合利用。
三、庆阳宜居宜商宜业、放心舒心开心的发展环境是建设能源新都的重要保障
庆阳作为一个资源富集区,要走出“富饶的贫困”,就要用最超前的理念、最科学的路径、最优质的服务,把优势资源开发转化利用好,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政府的工作效率换取企业的发展效益。
第一,用科学规划指导能源新都建设。着眼于打造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编制完成了《国家级区域能源中心总体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煤炭开发及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现代高载能产业发展规划》等多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科学指导能源新都建设的规划体系。
第二,用坚实基础支撑能源新都建设。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高速公路通县区、二级公路连基地、油路覆盖乡和村、主要航线达八城、铁路连通大矿区、管道运输连成网;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能源开发用水需求;加强重点开发区、人居环境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四区”生态建设,做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
第三,用深度融合助推能源新都建设。采取“五个招商”的模式,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等大型企业落户庆阳,参与资源深度转化、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全力为开发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企业做主业,地方做辅业;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战略合作,为建设能源新都注入强劲动力。
第四,用园区平台支撑能源新都建设。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做大做强“一区四园”。在长庆桥石油煤炭产业园,发展以石油石化、煤化工、煤电冶材等为主导的循环产业;在西川装备制造产业园,大力发展石油、煤炭机械制造维修业,为建设能源新都搭建战略平台。
第五,用高效服务保障能源新都建设。坚持以宽松的政策环境吸附投资要素,以高效的政务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注册登记、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大力营造投资放心、发展舒心、收获开心的良好环境,让投资者享受满意服务、收获“真金白银”,共同谱写中国梦的庆阳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