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型煤炉在经过技术改造后,不但负荷明显提升,而且炉况稳定,操作也省心多了。”7月7日,在晋巨公司造气车间型煤操作室内,员工杜一忠正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翻看温度趋势。2号型煤炉在经过一个月的调整试运行后,现单炉一次风量可达21000 m3/h。
该公司造气车间的4台型煤炉于2007年6月建成投产,是以煤棒作为生产的原料,生产半水煤气供氨系统使用,具有成本优势。但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因其发气量不高,存在上部温度偏高、易吹翻,灰渣残炭波动大,炉况反复较多等问题,成为制约着生产的瓶颈。
“为了提高生产负荷,我们技术人员通过外出学习和实践摸索,发现除了煤棒质量和工艺参数设置以外,与同行业区别较大的就是煤气炉出口管道结构不同。”车间副主任廖光钜介绍到。为此,该公司决定对型煤炉上气道实施技术改造,将原来的侧出改为顶出,使炉膛内高度增加,有效提高炭层1m以上,这不仅增大了有效制气空间,大幅降低了上气道温度和返焦,还可以减少大量的带出物,提升负荷的同时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系统运行。
从6月6日开车以来,该公司还统一了操作思路,安排专人跟班,通过调节炭层高度、蒸汽用量、吹风时间、马达转数等来摸索改造后的新工艺参数;同时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根据每天下灰灰渣情况,不断调整工艺指标,保证炉况高效运转。
目前,2号型煤炉运行基本正常,气化层稳定,各项工艺指标易于控制,炉况明显改善。与未改煤气炉相比,负荷提升17%左右,返焦率由25%下降至20%以下,单炉每天可多产3吨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