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花顺统计,A股煤化工概念共有82家上市公司,除去以煤炭、电力、工程、装备为主业的上游产业和配套企业外,真正以煤气化深加工为主的企业有36家。已发布的2023年报显示,这36家企业有10家亏损、26家盈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效益大幅下降。行业机构研究指出,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影响,2023年煤化工行业景气度下行,产品价格低位震荡,整体呈现市场弱势、盈利承压的态势。但有证券机构认为,未来受用煤指标再度严格化的影响,行业格局或迎来优化,煤化工龙头有望受益。
企业盈利承压
石化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现代煤化工产业效益大幅下降。其中,煤制油行业利润同比下降52.7%,煤制气利润同比下降39%,煤制烯烃利润同比下降82.4%,煤制乙二醇行业继连年亏损后又亏损18.7亿元,只有合成氨、尿素行业略有盈余。
这一现象与上市公司年报也吻合。兖矿能源2023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3.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9.62%。在煤化工业务中,尿素、甲醇、醋酸、醋酸乙酯、乙二醇、己内酰胺等产品销量不同程度增长,但售价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对业绩形成拖累。尽管煤化工贡献能力下降,但得益于煤炭仍处于较高景气周期,兖矿能源的销售净利率仍达到13.42%。
昊华能源发布的2023年报显示,营收同比下降9.1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60%。其煤化工业务量价齐跌、亏损延续,板块亏损2.23亿元。同样得益于其能源板块的高收益,其销售净利率仍达到12.32%。
兰花科创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6.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4.9%。在其煤化工业务中,尿素产销及盈利改善,但二甲醚持续停产,己内酰胺延续亏损,煤化工业务对业绩仍是拖累。
成本领先致胜
在当前煤化工板块竞争加剧、市场弱势的背景下,保持盈利的煤化工企业又拥有什么“秘籍”呢?
煤化工行业的“红海之王”——华鲁恒升在近两年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20%以上的销售毛利率、13%以上的销售净利率,并且利润增幅高于营收增幅,这主要得益于持续的挖潜增盈和长期坚持的成本领先战略。华鲁恒升2023年报显示,因为肥料、有机胺、醋酸及衍生品价格大幅下降,去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9%和43.1%,毛利率均同比下降。不过,随着其荆州基地建成投产发挥增量效益,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1.80%、36.30%,并以13.35%的净利率在同类企业中领先。
与华鲁恒升略有不同,煤化工行业另一“颜值担当”——宝丰能源的高利润来源于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尽管因为产品价格影响,2023年其营收增长2.48%、归母净利润下降10.34%,但按单季度数据看,其第四季度营收同比上升25.77%,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89.25%。据悉,宝丰能源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模式使得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远低于同行业。与业内同类项目相比,其投资成本节约30%以上,运营成本低约30%。
诚志股份2023年营收比上年增长5.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增长248.36%。这主要得益于诚志股份坚定贯彻“诚志股份2.0版”发展战略,夯实以清洁能源产业为核心主体,以半导体显示材料产业和生命医疗产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产业格局,从而使得主营业务保持稳健经营。在清洁能源领域,南京诚志加强科学测算和综合研判,保持适度的生产负荷与合适的产品组合,精准把握市场动态,通过实时调整煤炭采购到货节点和产品的出货节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销售收益,使得公司2023年度盈利水平得到大幅改善,经营业绩较2022年度大幅上升。2023年,子公司诚志永清实时关注市场行情走向,适时调整装置运行负荷,保证了装置运行效益最大化。本报告期内,诚志永清甲醇制烯烃装置实现了满负荷生产,主产品乙烯、丙烯产品按照合同约定指标合格率达100%。
板块有望企稳回升
2023年,化工行业面临需求偏弱、供给过剩的挑战,行业景气下降,企业盈利能力承压,但未来随着政策的扶持,煤化工板块行业格局或迎来优化,煤化工板块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化肥和煤化工专家杨春升指出,煤化工产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技术和资本要素密集、景气周期性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波动大。面对日趋激烈的同质化发展、过度化竞争、趋同化经营,业内企业应握指成拳、专注主业、突出核心、做好强项,在市场洗礼中提升行业竞争力,在红海竞争中锻造独特优势。
国泰君安指出,国务院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到要“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化工作为非电力用煤的重要用途之一,预计未来用煤指标或再度严格化,尤其是能耗指标压力较大的省份,因此行业格局或迎来优化,煤化工龙头有望充分享受行业格局的改善。
开源证券认为,《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重提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之后的进一步深化,叠加近期政策端不断提及的“新质生产力”、约束产能过剩、推动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等表述,给整个化工行业带来政策利好,煤化工板块业绩有望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