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发展煤化工避不开的关键话题。近年来,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处理技术升级步伐提速,但从近零排放到零排放,依然是横亘在许多企业面前的一道天堑。如何让“天堑变通途”?
合众思(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旭峰日前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以其深耕黄河流域能源工业废水零排放取得的多项业绩给出了参考答案——先进的蒸发结晶及高值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作为这一答案的注脚,该公司发明专利“高盐废水MVR 蒸发结晶处理技术装备”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2023年12月25日发布的《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23年版)》中。
零排放需求呼唤新技术——煤化工受困“老大难”
煤化工具有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而且治理成本高、难度大,废水治理要占去项目总投资额的10%~20%。因此,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伊始就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我国煤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甚至严重缺水,处于黄河流域的煤化工“金三角”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即是如此。
早期上马的煤化工试点项目,有不少为节省成本,将生产废水注入蒸发塘处理,甚至偷排或回注。也有企业不惜成本处理废水,但因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或仍有大量有毒有害的浓盐水需外排导致环境污染而不得不叫停。“以今天的眼光看,那时的煤化工就像一个先天不足的‘早产儿’。”一位业内专家如此描述。
近年来,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迅速普及和环保监管日趋严格,各地政府、企业和各园区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了严格的节水减排政策。煤化工企业也积极行动,探索如何把生产废水“挤干榨净”。
巨大的市场需求,使水处理企业纷纷聚焦并进军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也促使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升级换代,生化法、膜浓缩法、高级氧化法、电吸附除盐法等工艺各显其能。但是,不管哪种工艺,煤化工废水处理后期的高盐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成为制约废水处理工艺发展的技术瓶颈。
真正的零排放如何实现?
水处理工艺实现新突破——“吞金兽”变成“摇钱树”
“水处理技术一直随客户需求的提升而升级换代。”这是田旭峰带领合众思深耕水处理领域20年的经验之谈。
田旭峰告诉记者,从1995年到2005年,脱盐水、锅炉给水、电子纯水乃至饮料行业的纯净水等需求,催生了反渗透膜在中国市场的应用;2006年到2010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成为新需求,各种废水回用技术的发展又推动了超滤膜的广泛应用;2010年之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环境容量不足,产生了工业水零排放的新需求,也就是将工业用水近100%回用到工业系统中,并将水污染物中的有用组分(如氯化钠、硫酸钠)回用到工业系统中。然而那时,仅有的几个零排放项目无法正常运行。
“结合多年水处理行业的实践,我们锚定零排放的目标,选择在蒸发结晶技术领域进行突破。”田旭峰说,在引入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他们结合国内产业实际进行改进,针对煤化工、矿井及电厂废水处理,开发出高效、节能、经济的蒸发结晶系统工艺包,形成了高盐废水零排放解决方案,并在多个标杆性项目中成功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开发的蒸发结晶工艺打破了欧美关键技术设备的垄断,使系统工程总投资至少降低50%,并形成了适合我国工业和操作环境的新工艺路线,填补了国内空白。
“实现零排放后,近5年我们又向更高的废水资源化目标努力,将水中的废物变成有价值的工业品,减轻业主投资运行压力。”田旭峰说,“有的项目甚至还会成为利润点,实现变废为宝。如我们参与的某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水处理项目,处理1吨废水可盈利10元,让环保项目从‘吞金兽’变成‘摇钱树’。”
“专精特新”催生新动力——小巨人领跑创新路
合众思技术创新的成功绝非偶然。
作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众思也用“专精特新”诠释其创新之道:专注于工业废水零排放及废水资源化利用领域而不分心旁骛,谓之“专”;持续优化自身工艺精益求精打造标杆项目而不急功近利,谓之“精”;立足黄河流域开发先进技术解决水处理难题而不贪大求全,谓之“特”;以科技创新为本兼且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高而不故步自封,谓之“新”。
“成立20年来,公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和设备研发,先后投资6000万元建设实验室、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田旭峰介绍说,他们自主研发了大流量过滤系统、全系列污染指数测定仪、蒸发结晶系统专用药剂等产品,以及冷冻法、晶种法等两项行业领先的高盐废水处理技术。凭借开发的浓缩结晶分质提盐及资源化技术装备、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技术装备,公司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依托单位”名单。公司开发的工业高盐废水蒸发结晶及高值资源化处理利用技术被列入《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2020年本)》《国家先进污染防治示范技术名录》。同时,他们参编工业水处理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申报近200项专利,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11项。
强大的技术驱动了优质项目的实施。20年来,他们共完成50多个国家的1000多个水处理项目,参与建设的项目荣获部级以上奖励26项,其中包括多个行业标杆项目,如亚洲最大的煤化工园区零排放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宁东矿区矿井水及煤化工废水处理利用项目,电力行业第一个分盐零排放项目——国电汉川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国内第一个石墨烯废水零排放项目——青岛莱西市石墨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蒸发结晶项目,以及宁夏宝丰储能材料有限公司电池材料产业链示范项目等。
“创新永无止境。”田旭峰说,实现了煤化工废水零排放“天堑变通途”,公司未来将在废水资源化利用领域继续发力,让业界“当惊世界殊”。
【新闻圈点】
“老大难”不妨交给“专精特新”
高盐废水处理是彻底解决煤化工水耗和污染问题的关键,长期困扰行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合众思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解题之道,令人欣慰之余也引人思考:类似的“老大难”不妨更多交由“专精特新”解决。
以往,在很多行业关键共性难题的破解上,大兵团作战往往容易成为首选,此前也确实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大兵团作战固然有其容易集中力量、调配各方资源等优点,但相应的一般投入巨大,效率也往往不高,企业和研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时难以激发。“专精特新”企业因深耕一处、精研一点,效率一般较高;又因有利润支撑,企业参与研发的积极性较高,技术创新有动力、有活力、有热情,在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方面优势独具。
合众思的优异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德国的“隐形冠军”。“德国制造”之所以享誉全球,就是因为德国有无数个小而精又全球领先的“隐形冠军”企业。我国政府推动遴选“专精特新”企业,同样是在打造中国版的“隐形冠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这些“专精特新”如能善加培育,使其各展其用、各得其所,将有望成为“中国制造”升级换代的的强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