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低二氧化碳选择性合成气直接转化制长链α-烯烃成套技术”(制取α-烯烃技术)项目启动会近日在北京未来科学城召开,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形成可年产10万吨的长链α-烯烃制取技术。
“长链α-烯烃”作为一种高端化工原料,是合成润滑油、增塑剂、高端管材、汽车零部件、制药等产业的战略性核心原料。当前,国际制取长链α-烯烃的商业化主流手段,是通过短链烯烃聚合,但这一技术被部分欧美国家垄断。
国内在研发这一战略性核心原料的制取手段上,采取了“另辟蹊径”的手段——即用煤合成气进行直接转化,通过气化技术先把煤炭转为合成气,再通过催化手段,将合成气转化成长链α-烯烃的混合物,并提纯。
为什么要采取这一技术路线?低碳院项目负责人介绍,一方面,短链烯烃聚合的技术路线已被部分欧美国家攻克并实现商业化,此时再进行攻关已丧失先发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煤合成气进行转化,切合我国煤储量丰富的国情,同时简化了转化步骤,有望实现成本降低。“当前,国际上对于这一新技术都未能实现成熟商业化,这意味着我们有可能通过这条技术路线‘换道超车’。”这位项目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用煤合成气制取长链α-烯烃的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内获得初步成果。但要实现成果转化落地,则需要将这一技术放到更大的“舞台”上进行验证。“下一步,我们将与化工企业合作,逐步建设百吨级、万吨级的制取设备,进行进一步的研发探索,直至其能够实现商业化落地。”
据悉,制取长链α-烯烃技术项目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专项首批项目之一,由低碳院牵头,联合10家国内优势单位组成的产、学、研、用团队合作承担。该项目预期形成年产10万吨的长链α-烯烃制取技术,不仅能实现我国煤炭清洁转化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对解决我国长链α-烯烃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