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和“两高”受限背景下的煤化工产业(中)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煤炭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正逐年下降,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主体能源地位仍不会改变。深刻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煤炭基础性保障作用,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依然是符合当前基本国情、能情的选择,但目前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发展仍面临不容忽视的三大矛盾。
一是化工产业的能源转化基础属性,使得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与此前的能耗“双控”政策环境形成矛盾。此前各级政府严格能耗“双控”、大力压能减煤,旨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产业转型。但鉴于我国的资源禀赋,煤化工在国内化工产业中仍居重要地位。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煤化工技术已相当成熟,煤炭中的硫可全部回收利用,其他大气污染物也已可以完全净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置,与燃煤取暖、燃煤发电相比,煤化工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不大。随着煤炭转化效率和附加值的不断提高,煤化工企业坚定煤炭高转化、高端化路线,对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和确保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行业专家近几年一直呼吁不应“一刀切”地将化工原料煤与动力煤一并纳入能耗考核,目前国家已调整相关政策,但在部分地区新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二是碳减排技术与碳综合利用途径发展缓慢,与企业碳中和愿景形成矛盾。煤的高碳性与生俱来不可改变,但中国的优势能源又恰恰是煤炭。目前看,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被视为解决这一短板的关键技术。不过,CCUS技术目前尚未展现出足够的商业化可行性。根据目前情况测算,煤电行业应用CCUS将使能耗增加24%~40%、投资增加20%~30%、效率损失8%~15%,综合发电成本增加70%以上。而在煤化工行业,发展碳固化和碳循环利用是当前整个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尽快加大碳减排、碳抵销、碳循环利用的科技攻关力度,通过发展煤基专用化学品固碳增值、减碳提效。
三是高耗能产业受限引发的产业集中转型,与下游产业“红海竞争”形成矛盾。去年以来多地运动式“降碳”,超前推进“双碳”战略,有的省份压能减煤用力过猛,导致煤炭产、运、储、用脱节。有的地方严格能耗“双控”,有意压低煤电生产负荷,造成“煤荒”“电荒”,给煤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困扰。愈来愈严格的能耗“双控”、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将倒逼企业不断优化原料、产品和用能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煤化工企业在谋划转型,果断砍掉相关生产线,直接切入炙手可热的新材料、新能源赛道。据统计,仅2021年就有近20家化工类上市公司宣布建设新能源电池等相关项目。但这些企业的集中转型,又会导致未来几年部分下游产品集中投放市场,迎来新的产能过剩和更为激烈的“红海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