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瞄准“双碳”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能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不断挖掘培育发展新动能,谋划和推动了一批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项目,有力推动能化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引领
2021年11月21日10时许,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该项目的成功投产,开创了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塑料产业链延伸的先河。
2021年11月21日10时,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该项目采用国家能源集团自主技术,并由国家能源集团自主设计、自主建设,且装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其中核心装置10万吨/年羰化反应器为国内在运最大乙二醇羰化反应器。项目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2021年6月建成中交、11月16日引入四氧化二氮,历时108个小时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
“与传统煤制乙二醇项目不同,该项目工艺规模大,单线生产能力由5万吨提升到1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保效应双提升,其中每年可节约煤耗5000多万吨、节约蒸汽50万吨、节水80万吨。”时任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先松介绍说,项目投产后,为下一步转产聚乙醇酸可降解塑料奠定了基础,对促进国家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示范意义和积极影响。
去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能榆林化工考察调研时指出,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榆林们备受鼓舞,并将总书记的嘱托化作砥砺奋进的动力,圆满完成了项目高标准建成并一次投料成功的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张先松表示,下一步,国能榆林化工将继续抓好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实现延链、补链、强链目标,让煤化工产业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创新引领、项目支撑,深耕“12363”煤化工高端化战略,加速推进能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多产业耦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探索形成了原煤—兰炭—煤焦油—高端油品、原煤—甲醇—烯烃(芳烃)—合成材料、原煤—煤液化—精细化学品等循环产业链。
同时,榆林市还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倍增计划,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7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6%,增速居全省第二。建设了一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并加大开放程度,支持各类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研发机构或建立创新联盟,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为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擎注入了“智动力”。
绿色低碳发展
吊装、焊接……在位于榆横工业园区的华秦氢能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在加快推进工程进度。“目前,一期项目主体结构已全面封顶,预计今年6月建成投运。”榆林华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炎表示。
作为榆林高新区管委会2019年引进的重点项目,华秦氢能产业园一期项目占地102亩,投资5亿元,建成后将实现年产高纯氢气5000吨,可解决周边化工企业、仪表检测及1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高纯氢气来源难题,建成榆林首个氢能产业领域的上游氢气制、储、运基地。
布局氢能产业,是榆林市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榆林市聚焦“双碳”目标任务,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培育新材料、智能无人、氢能、现代物流等一批非能新兴产业,引入了世界首条大型无人机货运超视距航线,榆林高新区智能无人系统产业园开园,获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据统计,榆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
依托巨大的碳中和应用场景,榆林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重点打造围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发展高效电机、水泵、固废综合利用等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围绕二氧化碳捕集提纯,发展水洗塔、吸收塔、超重力解吸机、净化提纯装置等装备制造业;围绕二氧化碳驱油、驱气、咸水层封存等新技术,发展大吨位储库、管道、压缩机、换热器等装备制造业;围绕“液态阳光”“高温水+二氧化碳制甲醇”“金属镁渣+二氧化碳制碳酸钙”等碳中和新技术,发展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装备产业;围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利用,发展数字智能监测网、二氧化碳监测计量等制造业五条碳中和产业发展链。
此外,榆林市坚决遏制“两高一资”项目盲目发展,推开以降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核心的工艺流程再造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对自查发现存在问题的36户企业进行停产整改,在“十四五”规划盘子压减40多个总投资7000多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
体制机制倒逼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尽管榆林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但产业结构单一、粗放能源开发模式等引发的发展矛盾日益凸显,使得榆林始终存在着资源型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忧虑。
如何破解“困局”,榆林已经作出了行动选择。
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榆林市以“双控”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将节能降耗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的首要举措,建立用能预算管理体系,探索用能权交易制度,加快建设用能权交易市场,在榆林建设全省乃至西北区域用能权交易中心。开展对存量项目的清理整顿,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能耗限额标准的存量项目立即停产整改;对节能审查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的存量项目,已经建成投产的立即责令停产整改,在建的项目立即停工整改,通过优化工艺、节能技改、能效提升等措施降低存量能耗。
同时,加快提升节能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榆林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完善能源计量体系,鼓励采用认证手段提升节能管理水平。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市、县两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倒逼重点用能单位提升能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