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能源公司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型企业,在扎根榆林的十载岁月里,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在污水治理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厂内污水零排放目标的同时,部分“回用水”也得到了循环使用。
为了将满足煤液化装置正常生产之外的污水回用水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降低生产用水成本,该公司将部分处理合格的污水回用水作为脱盐水系统原料水,用于制造脱盐水。回用水并入脱盐水装置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发现,经过污水处理厂双膜法工艺产出的回用水各项工艺指标虽然合格,但却含有大量不能被反渗透膜拦截的离子,随着这些“离子”越来越多的被带入脱盐水装置的新水混床系统,新水混床系统原有的工艺处理程序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脱盐水产量下降、系统再生频繁、化学药剂消耗大、废水杂盐产生量大等诸多问题,对脱盐水装置环保经济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回用水”循环使用遇到了“拦路虎”。
创新思维扭转生产“困局”
卢飞是未来能源公司生产技术部主管。脱盐水装置所产“回用水”产量低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卢飞的脑海中。卢飞心里暗自下定决心,不论耗费多久,一定要将这颗制约脱盐水装置运行的“钉子”拔掉。因此,无论平时工作有多忙碌,每当有闲暇时间,卢飞都会在PIMS流程图上仔细研究脱盐水装置运行规律,认真琢磨产水量提升的解决办法。
伴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流逝,卢飞对于通过对脱盐水系统运行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一个偶然的机会,卢飞忽然发现,脱盐水装置新水混床在失效前都是为阴树脂失效起指示作用的二氧化硅参数首先超标。二氧化硅参数的运行指标虽然卢飞平时看了不下千遍,但在此刻却不经意间打开了困扰卢飞许久的一扇门,一个大胆的猜测在他的脑海中悄然浮现。
“新水混床周期产水量低的问题,是新水混床系统过程中交换的阴阳离子不平衡导致的么?”
“目前在新水混床系统回用水处置过程中需要交换的阴离子明显多于阳离子,如果将新水混床系统阴阳树脂交换一下先后选择的顺序,新水混床系统的运行周期会产生变化么?”
脑海中的想法此刻变的越来越清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卢飞反反复复思考,一个大胆的措施逐渐清新:“如果在反渗透和新水混床间加入前置阴床,那么就可以先吸附交换水中的部分阴离子,从而平衡进入新水混床系统水中的阴阳离子数量了。”
心里有了想法,卢飞连夜编制出了新水混床技术改造方案,并得到公司、部门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备受鼓舞的卢飞在技改方案通过后,立即联系水务车间协调技改准备工作。接下来的日子里,卢飞整日泡在脱盐水装置现场不断优化技改实施细节。
经过十余天的紧张施工,脱盐水装置中8台新水混床中的其中1台在不改变设备构造及内部树脂装填比例的情况下,成功“变身”为临时阴床。
在“新”装置并入脱盐水系统后,经过一个周期的实际运行,卢飞惊喜的发现,原本一个周期内产水2000-3000吨的新水混床,在加入临时阴床后,在同样一个周期内产水量大幅提升到了9000吨。与此同时,新水混床制水时间显著延长,系统再生过程中再生频率、所需化学药剂明显降低,废水、浓水排放也进一步降低,试验成效显著。初步试验得到验证后,卢飞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卢飞带着实验团队对技改装置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并成功地将“临时阴床”彻底改造为“前置阴床”。
为了节约改造和运行费用,卢飞将一台“阴床”同时作为两台新水混床的前置阴床,以“一拖二”的方式运行使用,大幅降低了改造成本。经过实验团队的不懈努力,经过“一拖二”改造后的新水混床系统周期产水量稳步提高,逐渐由每个运行周期的9000吨稳步提升至13000吨,产水量较改造前的2000-3000吨提升了近5倍。
通过成本核算,实验装置每个运行周期可在降低药剂消耗、废水浓水杂盐处置、产水产量方面降低生产成本约2.24万元,全年可降低生产成本220余万元,待整个新水混床系统改造完成后,预计每年可为公司降低生产成本约1000余万元。
新混水床改造试验的成功,不仅解决了脱盐水系统长期以来存在的瓶颈问题,更使公司副产回用水用于大量制取脱盐水成为可能,弥补了传统膜法工艺制脱盐水的不足。成功的经验不仅为脱盐水装置“安稳长满优”经济运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更为能源集团化工版块的兄弟单位在处置类似问题时提供了实际案例和解决方案。
为了表彰卢飞及其实验团队在脱盐水装置改造中的突出表现,公司向他们奖励5000元,鼓励他们立足岗位再接再厉,继续发扬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的奋斗精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