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化肥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A/O流化床新型污水处理等技术相继列入中国石化科技推广目录。实现这些技术从无到有的奠基者,正是湖北化肥副总工程师兼科技发展部经理张绍延,他于近日荣获2021年中国石化突出贡献专家。
发挥团队作战效应
2014年3月,湖北化肥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一次开车成功。该项目是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之一。当时该技术在国内外均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中试阶段,没有成熟工艺路线可借鉴,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发挥团队作战最大效应。
煤制乙二醇是新型煤化工发展方向之一。湖北化肥牵头组织项目设计、研究和建设单位,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张绍延担任技术和课题负责人组建研发团队,还联系设计、研究和建设单位协调内部攻关,忙得像高速旋转的陀螺。
一年复一年尝试,一次又一次试验,联合攻关团队不断改进完善,开发合成气制乙二醇工艺包,完成各单元技术放大及工艺流程优化,开展装置本质安全研究等,2014~2019年累计完成200余项试验或攻关。装置从运行周期短、产品质量波动,到生产质量稳定正常,实现“十条龙”攻关目标,成为中国石化产业链上重要一环。团队还涌现出一批荣获闵恩泽科技人才奖的年轻人。
2019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成套技术荣获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张绍延没有满足,带着攻关团队继续开展以低温型加氢催化剂研究应用为核心的第二代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开发。
一项一项求突破
乙二醇装置投产后,生产系统一头两尾、尾大头小。张绍延挑起壳牌粉煤气化及其配套装置运行技术攻关和优化的担子,消除单套单系列刚性连接、先天设计不足、设备老旧故障多等“拦路虎”,为乙二醇、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合成气,确保氨醇联产,实现能耗最优、效益最大。
“紧盯目标,一项一项求突破”。4.8万标准立方米大型国产空分装置负荷开不满,成为制约产能提升的关键。张绍延组织技术人员,与厂家、同行沟通交流,召开内部攻关会,寻找到实施扩能改造、更换高压板式换热器、尝试膨胀机在线停机加温吹除等突破口。
配套低温甲醇洗装置设计没有余量,有人提议再增加一套装置。“投资太大,也不合适公司。”全面摸底后,他在消化吸收进口技术基础上,引入半贫液循环,以最小投入,实现装置处理能力增大25%,并牵头完成国家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粉煤气化低水气耐硫变换新工艺”项目。经系列消瓶颈改造,空分装置满负荷运行,气化炉首次实现超负荷运行。
作为副总工程师,张绍延将目光又投向长周期。他跳出思维局限,组织开展长周期攻关,消除气化炉煤烧嘴隔焰罩穿孔等隐患,同时从煤炭要素入手,从严格配煤管理开始,到强化渣系统控制,预判性调整氧煤比,攻克渣系统异常波动难题,大幅提升煤线稳定性。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煤气化装置被空气化工产品(中国)公司授予气化最佳运行奖,2019年装置累计运行时间346天,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在张绍延眼中,做科研一定要有前瞻意识,“将新技术新工艺转化生产力,不断总结、提炼和提升,形成自己的成果”。
乙二醇装置投产带来高硝态氮污水。煤化工污水水质多变,处理方法是世界性难题。在一次与北化院交流中,张绍延无意中了解他们正在进行硝化氮实验,敏锐意识到机会来了。
经周密论证,该公司申请总部科技课题,联合北化院、上海工程公司等多家科研设计单位,开展煤制乙二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张绍延担任项目经理和课题负责人,同时开展“AO流化床技术”“AEB厌氧反硝化技术”两项创新攻关。
2017年11月,污水提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张绍延带领团队克服工艺流程复杂、无经验可循等困难,开发AEB反应器及成套工艺技术,建成国内首套AEB工业装置,对乙二醇污水进行预处理;采用多级强化A/O流化床代替传统曝气池,深度处理综合系统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质,在石油化工行业首次实现污水处理装置化、密闭化,实现由“场”向“厂”的角色转变。
经小试、中试和示范层层攻关,2019年污水提标改造项目投运,硝态氮去除率达90%以上,外排污水进一步优于国家标准,“AO流化床技术”“AEB厌氧反硝化技术”两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带来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