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煤基清洁能源公司的“夯基优化”年,该公司紧紧围绕“十四五”时期制定的“12345”工作思路,夯基础、练内功、做文化、交结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呈现出“四高两低两提升”成效,实现了180项目投产以来的多个突破,为企业脱困转型全面夯实了基础。
5月9日,第一台气化炉点火,5月15日产出合格油品,6月5日四台气化炉实现高负荷运行,仅用28天的时间,煤基清洁能源公司打通了系统全流程。“7月份,我们4台气化炉的平均日产量为3207吨,最高日产量为3280吨,这是我们投产以来的最高日产量。”该公司生产技术部杨龙说。
不仅仅在油品上,煤基清洁能源公司在固体废料处置上也下足功夫。飞灰、滤饼、炉渣,看似无大用的固体废料,在今年的5月至7月份降本增效390万元,这在180项目历史上也创出新高。据该公司运营管理部申建刚介绍,“自5月份开车以来,固废处置支出由原来的21元/吨降至9元/吨,飞灰出售价格由原价13元/吨涨为180元/吨,滤饼出售价格由原来1.5元/吨涨至18元/吨。”预计全年在固废处置上降本增效将达1485万余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多项“最高”的背后是180人的未雨绸缪。在去年大修之际,该公司就对费托循环、净化二氧化碳压缩机等一系列制约产量的瓶颈问题进行了技术改造,仅费托循环换热分离器这一项改造,通过提高分离和换热效率,就能多产150吨至180吨的油品。在固体废料处置方面,5月初开始,该公司就根据当前政策和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市场调研,比质比价后,5月20日重新签订滤饼合同,6月1日重新签订炉渣合同,5月21日、6月5日、7月7日重新签订飞灰合同,为固废降本增效奠定了基础。而基础油和烯烃等新产品创投产以来最高效益的背后,也得益于2019年的先手棋,当年该公司就布下了新产品研发的大局。正是由于该公司上下的齐心协力、遍地开花,才有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为180项目脱困迎来转机。
煤是化工产业的源头,用煤成本是影响化工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为了提质增效,实现配煤剂量更精确,降低用煤成本,2019年10月14日,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上马储配煤中心技改项目,力图通过皮带称重,参考皮带转数、堆积密度、来煤价格、指标等,实现煤种的精准配煤。“储配煤装置从3月份调试投运以来,我们通过优化生产布局,支持分区存放、分区隔离,目前配煤仓达到五种原料煤的存煤能力,日最高存煤量达到一万六千吨,为气化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该公司固体储运厂副厂长刘利刚说。
自180项目投产以来,在原料煤上的文章可以说从未停止,从慈林山高硫煤到上党区沟里高硫煤,再到沁县黄土坡高硫煤,从省内到陕西省再到内蒙古自治区,每年该公司都在开发新煤源,降低用煤成本上奔走。“从原来的喷吹煤+矸石,到以内部煤为主拓展使用陕煤、蒙煤,目前我们有8种可用煤配方,吨油耗煤大幅下降,利用储配煤中心,实现精准配煤后,吨油耗煤持续走低,7月份创历史最低水平。”该公司生产技术部呼延俊敬说。
为了降成本,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以主要单耗指标为依据,成立节能降耗工作领导组,由专人牵头,每周召开一次专题会,以吨油消耗为核心指标,严格指标管控与考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7月26日,为进一步健全公司节能降耗工作体系,降低生产能耗、物耗,压缩生产成本,该公司下发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管理规定》,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制度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实行技改、管理双把控,实现耗煤、耗水、耗电、耗气(汽)、耗化工物料持续降低。截至目前,耗电比2019年下降25.3%,催化剂减少耗用4.3%,单耗指标纷纷创出历史最低水平。
“横大班”一个陌生的词汇,在该公司生产技术部杨龙的介绍下耳目一新。原来,为了实现精益化管理,6月份该部推出了横大班劳动竞赛,就是将4个同时在岗的班组进行横向管理,将年度计划下分至月、周、天、班组,规定每班的产量任务,控制每班的材料消耗,便于比较每班完成情况,更利于实现生产的精益化管控。“我们会在月底进行汇总,并根据考核机制选出一二三等奖,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从7月份单耗和产量都创记录就可以看出。”杨龙说。
为了实现管理水平提升,煤基清洁能源公司不断创新管理手段,推行了全员绩效管理、契约化管理、比较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并结合当前实际,设置价值创造奖、连运奖、破纪录奖、契约奖四个单项奖,激励干部员工创新创造,下一步还将逐步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有效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