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踏上了云贵高原这片热土。
直到2017年6月,历经7年坎坷困局,黔希化工终于实现破局宣布复工;2018年5月31日23时26分,“一次投料成功” ,并创出了“四项全国业内第一”的好成绩,坚守了8年的黔希化工人共同见证了企业的涅槃重生。作为贵州省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千企改造”的龙头企业——黔希化工“诞生”了,它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从2018年生产出乙二醇起,企业在在项目推进、队伍建设、内部管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8年,实现长周期安全高负荷稳定运行134天;2019年,全年装置运转率达95.68%,在集团公司同行业排名第一,被集团公司授予“先进标杆装置”;2020年,气化炉烧嘴寿命突破288天使用纪录,在受疫情影响停车检修2个月的条件下,仍超额完成28万吨/年的年度生产任务;连续运行天数、月均产量、各种单耗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这三年里,企业加强内部市场化考评,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班组、岗位、个人,做到全员参与成本管理,达到成本控制目标。将管理降本与技术降本相结合,大力压缩各项非生产性支出,各类非生产性支出降低24%,2020年单位制造成本较2019年下降17.3%。加强系统调整与优化,强化现场巡检,消除事故隐患,提高人员岗位技能和装置的应急处理能力,保持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实现系统节能。检修工作以我为主,减少外包费用,实现2020年检修费用比2019年降低20%。同时优化融资方式,通过使用流贷授信额度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三年来融资到位资金17.075亿元,节约财务费用2596.83万元;2018年~2020年,累计争取增值税留抵税额退税16687.35万元。
企业还苦练内功,实现提质增效。公司从源头制止一切损失和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通过逐步引用设备劣化趋势分析、预知维修、边远盲区点检管理和设备智能巡检系统上线投用,生产装置设备运行稳定程度2020年得到大幅提升,装置点检效率及点检质量明显提高。2018年,装置月计划检修项目低于计划外检修项目。2019年点检定修项目开展后,计划内项目占比54%,计划外检修项目占比46%。公司树立“往生产成本更低、产品价格更高的方向发展”的价值导向,通过强化配煤管理,提高劣质煤的配煤比例,想方设法降成本。2021年一季度原料煤采购价格较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11.5%,降低采购成本871万元。改变以往乙二醇销售的渠道,增加往西南、华南销售的比例,减少运输成本高的区域销售比例,每吨实现100~200元左右的额外收益;通过引进外来企业,把副产品充分利用,提高富裕产品的附加价值。
企业在技术改造方面,可谓费尽心思。三年来,黔希化工共有49项“双创”成果荣获贵州豫能“双创”奖;其中《煤制乙二醇技术节能降耗技术攻关》《DMO品质提升技改项目》《黔希化工试车组织管理创新的应用与实践》等12项获得一等奖。共申请专利有 45 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 20项,发明专利25项;收到受理通知书4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26项),已受理14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
持续推动现有装置的技术升级、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园区、智能工厂建设……是黔希化工制定的中长期规划。公司还将通过对现有装置的升级改造、填平补齐和综合利用,在强根固本和挖掘潜能的基础上,着眼于企业长期目标和园区未来发展,将着力在延长煤制乙二醇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产业做强做大方面做文章。
2021年黔希化工被列为‘千企改造’省级龙头企业,企业将一如既往以安全环保“零”理念为基础,抓实装置长周期安稳运行,抓牢生产经营、技术改造、降本增效、内部市场化管理、项目建设和产品结构调整,力争达到产能30万吨,产值11.37亿元。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振峰对未来充满信心: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现有年产30万吨乙二醇的基础上,建设5万吨碳酸二甲酯、30万吨甲醇、15万吨双氧水等项目,目前5万吨碳酸二甲酯和30万吨甲醇项目已完成项目备案,15万吨双氧水项目正在与合作方商谈合作事宜。这三条新的生产线建成以后,“十四五”期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0亿元左右,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将黔希化工打造成贵州省新型现代煤化工生产与管理标杆企业,成为西南地区煤化工优质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