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产工业盐两项团标发布
7月25日至27日,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在银川召开《煤化工 副产工业硫酸钠》《煤化工 副产工业氯化钠》两项团体标准发布宣贯会。两项团标的发布,旨在引导煤化工企业采用分盐技术对高盐废水结晶盐进行资源化、规范化、标准化、产品化综合利用,填补了我国煤化工高盐废水结晶盐资源化利用的标准空白。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理事长张绍强表示,煤化工项目污废水“近零排放”工作已全面开展,但其中的杂盐无害化处置是棘手难题,困扰着各煤化工示范企业。为解决煤化工污废水“近零排放”处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协会组织有关单位历经近3年的调研、分析和研究,编制完成了这两项团体标准。
“在没有标准以前,煤化工副产的氯化钠、硫酸钠由于定性不清、标准缺失,一度游离在杂盐危废的范畴。如果按照危废处理要求进行处理,每吨需3000元以上,而且可进行危废处置的地方非常少,企业副产盐只能到处堆存。这样既导致资源浪费,又带来二次污染,已经影响到煤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张绍强表示,两个标准引导企业把煤化工高盐废水中的杂盐进行资源化、规范化、标准化、产品化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又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据了解,这两项团体标准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组织编制,由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深圳能源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了煤化工生产企业、煤化工环保工程设计单位、氯化钠用户企业等13家单位共36名专家参与编制。
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李若征代表编制单位对两项团标进行解读时指出,煤化工含盐废水采用分盐技术,即通过预处理、浓缩、消毒、脱除TOC、结晶精制环节的成套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出高品质的氯化钠、硫酸钠,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盐要求,并实现90%以上的杂盐资源化综合利用。截至目前,已有国家能源宁煤宁东煤化工、中煤能源集团蒙陕能源、内蒙古伊泰煤化工、新能达旗等12个煤化工项目实施了污废水“近零排放”工程,年产结晶盐20万~30万吨。另外还有38个现代煤化工项目也将采用分盐技术,如果全部实现“近零排放”,可年产结晶盐100万吨。
张绍强强调,为保证食用盐及其添加剂的安全,严防煤化工副产工业氯化钠和硫酸钠混入食用盐和食用添加剂市场,并避免无序进入工业盐市场,协会同时发布了两项团体标准采用管理办法(试行),对两个副产品的生产、销售、管理等作出了要求。
发布宣贯会上,8位有关专家进行了现场答疑、接受质询,共有2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