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大路正在发力建设“国家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内蒙古千亿工业园区”和“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力争实现“三个一”目标:完成千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千亿元产值;煤化工产品产值突破1000万吨。人们不禁会质疑,这家于2005年开工建设、刚刚步入“少年”时期的大路园区是哪来的底气?
事实上,地处准格尔旗东北部、“呼包鄂榆”城市群核心地带的大路园区从建园之初就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鄂尔多斯煤”为基础,通过现代煤化工和煤电铝生产工艺技术,推动园区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以及煤电灰铝一体化循环产业。
除此之外,大路园区还具有区位交通便捷、基础支撑强劲、公共设施完备、创新要素齐聚、投资成本低廉等几乎完美的综合优势,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水煤资源富集,具有得天独厚承载大项目的先天条件。
在产业定位上,大路园区高屋建瓴全力构建煤炭深加工,重点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和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煤制醇醚、烯烃、芳烃及煤化工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业,积极培育煤电铝循环经济产业。
高起点的规划、清晰的产业定位为日后基地筑巢引凤夯实了基础:地处园区内、2007年8月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就是园区招商引资引入的一只“凤凰”。
这是一家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的新型化工企业。项目一期设计年产10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医药和农药等一系列产品及衍生物,与烯烃、苯并列为三大基础化工原料。
该工程项目于2010年10月建成投产,自投产以来,连续高效、稳定运行,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2016年低谷时,甲醇市场价格每吨一千五六百元,处于盈亏点的边缘,从去年底甲醇开始上涨、一天一个价格,现在每吨接近3000元了。”在该公司厂区,一同参观的久泰能源内蒙古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何大龙形象比喻说,甲醇是工业产品的中间体,是煤炭由黑变白的一个过程。
谈及园区招商,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党工委书记韩涛表示,我们首先围绕产业链招商,二是以商招商,三是精准招商。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简单的出去推广的方式,我们招商很精准,就是寻找和我们产业链关联度高、行业领军、在业内有研发、生产加工、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我们直接去洽谈,并依托已经形成的项目,要求企业去挖掘其上下游配套企业。
不仅如此,我们还依托园内企业以商招商,效果很好。同时,在精准招商方面,我们围绕产业链点对点上长三角、珠三角和沿海沿江地区,借产业转移引进其高端产业,围绕这些,今年还去了河北唐山、江苏徐州和苏州等地进行招商。
韩涛介绍,对于入园的企业,我们要求是要有比较优势的,这样的话项目才有生命力,包括以煤为基配套的制造业、物流,这些都可以进入园区。总的来说,我觉得大路有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定位,二是有一个比较好的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基础,三是大路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集聚的规模,我们接近500万吨的煤化工产业,这个规模优势就开始逐步凸显了。
除久泰能源和易高的煤制甲醇外,伊泰集团的煤制油项目、国电晶阳的多晶硅等一批大项目,是大路园区煤化工矩阵中的又一亮点和重要经济驱动引擎。在煤制油领域,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堪称是这一领域的“拓荒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其16万吨/年煤制油工业化示范项目是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延伸。
项目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3月27日顺利产出我国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第一桶合格成品油,成为我国“十一五”期间首个达到设计产能的煤制油示范项目。之后,装置连续6年达到并超过设计产能,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运行。
事实上,伊泰助力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发早在2002年就开始了,当时伊泰集团出资1800万元参与煤制油项目前期研究开发。到2006年,“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先后通过了科技部863和中科院重大项目验收,具备了工业放大的条件。为此,2006年2月,伊泰集团以40.4%的股权相对控股成立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实施产研合作。
“目前,采用该技术的项目有900多万吨,像集团大路园区16万吨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杭锦旗120万吨煤基精细化学品项目、大路园区二期200万吨煤制油项目、新疆伊犁100万吨煤制油和伊泰宁能50万吨/年费托烷烃精细分离项目等,这些已投产和在建设的项目全都采用这项技术。”内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责任公司人力企划部赵旭坦言,项目核心技术是“中科合成油技术公司”,但中科合成油公司是集团控股企业。现在,包括国家煤液化标准也是参照我们的。
今年建成投产的项目有久泰的60万吨烯烃,垣吉化工的12万吨精致蜡、永江佳源的10万吨聚合氯化铝及5万吨氯烃项目,还有易高的24万吨乙二醇的一号线,到2018年年底,园区将新增煤化工产能120万吨、累计达产460万吨,初步构筑起甲醇、乙二醇、烯烃、化肥、多晶硅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
产业集群
据了解,从2013年以来,该园区共引进工业项目16个,引资总额1608.45亿元,全部为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0亿元的项目就有8个。其中,北控煤制气和伊泰煤制油被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列为煤炭深加工新建项目;国电投80万吨烯烃2015年被国家石油规划产业布局列为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中海油和河北建投的两个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被列为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煤炭深加工储备项目。
在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一行人先后进入生产调度中心、后处理车间和还原车间参观。在后处理车间,工人正将整根的多晶硅棒破碎,然后分选、装袋。从后处理车间出来,穿过一道大铁门,就进入到该企业生产的核心车间——还原车间。
“这里的还原炉分一次装24对48根和一次装36对72根两种,一台炉每次分别可生产硅棒5吨和8吨左右。它的工艺流程是还原炉经过装炉、电器高压起炉和注入原料等环节,然后再经过120小时左右、最后形成硅棒。”在现场,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主任冯楠表示,像这样的车间,最多的时候可连续运行18台炉子,而操作工人仅需9人。
园区鸟瞰
张艳春是多晶硅行业的专家,也是这个领域全国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他现在的身份是国电内蒙古晶阳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他介绍,多晶硅属于一个高等材料,也是国家的一种战略性物资,2005年之前,国内多晶硅技术还是相对落后的,从2008年开始,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国内多晶硅有了新起步、新飞跃,当时国内多晶硅企业最多时有70多家,到现在真正稳定运营的只有10多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多晶硅企业大多采用日本、美国和西门子的技术,从2010年建设达产后、全部设备、生产工艺和集中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重点是多晶硅还原炉采用国产的双层叠加调功系统,这项技术对多晶硅本身的能耗会降低很多;还有我们率先实施了多晶硅冷氢化技术,它与热氢化的最大区别是冷氢化工艺耗电很小、企业降本增效明显。
绿色发展
据了解,类似这样的企业,属用水耗电大户,最大的成本就是耗电。每天约有1000吨的废水经处理后回用,年耗电量达6亿多度。“我们的综合能耗、水耗、电耗都相对比较低,这也是我们存在的一个理由,多晶硅还原综合能耗我们现在基本在50度左右,水耗控制在130多吨,每吨要省40多吨水,因此产品质量基本85%以上可达到行业特一级品。”张艳春表示,这些年,央企的安全环保投资都是比较大的。安全投入有8000多万,环保投入约4个亿,其中仅尾气回收就投入1.8个亿,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现在园区产业基础已经形成、园区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渣场、输变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已很齐全了,这在自治区同类型的园区中是首屈一指的。”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基地经济发展局局长贾英俊称,从区位优势讲,大路刚好在内蒙古的中部地区,依托呼包鄂的高校可为我们提供优质的技术人才。从物流方面讲,相对于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乌斯太、棋盘井等用原材料的地方,我们比这些地区运距至少要近400公里以上。另外,在自治区所有园区中通动车的只有大路工业园区,到明年就直通北京了,因此招商引资比较优势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