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西北化工研究院承担的延长石油集团重点科研项目“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合成气技术中试研究”,经过在陕西兴平的多次试验已完成全部中试任务,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西北院依靠独立自主创新为延长石油再添一项原创性气化技术。
在生产实践中,煤炭中“碳多氢少”的原子构成使煤制取合成气需要通过变换反应调节碳氢比例,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一些企业通过把煤制取合成气与“氢多碳少”的天然气制取合成气充分结合,即并联运行两套气化系统,通过两路合成气混配达到碳氢互补、元素平衡,此举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在延长石油集团领导的支持下,西北院通过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将水煤浆与天然气通过多通道的单个或多个喷嘴共同引入同一气化炉进行共气化制合成气的技术路线,旨在进一步促进煤与天然气高效转化和能量耦合,减少设备投资,提高装备操作弹性,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反应过程中,通过引入天然气提升气固比,提高了炉内气体流速,强化了原料煤的雾化性能,扩大了炉内有效反应容积,提高了原料煤中碳的转化率,减少了氧耗和原料消耗。同时,通过调节煤、天然气的进料比,可灵活调节合成气组成(合成气H2/CO比在1.1~1.5区间可调),以适应不同化工合成,并且易于扩大单炉产能。
该项目经多次工业中试,累计有效试验时间约360小时,并通过72小时连续稳定考核现场验收。试验结果表明,原料煤中碳的转化率大于98%,天然气有效转化率大于90%,合成气中有效气含量超过92%。与“水煤浆气化+天然气部分氧化”工艺路线相比,该技术装置每生产千立方有效气的氧耗降低约5%,煤耗降低约2%,天然气消耗降低约1%。试验同时验证了气化炉、喷嘴等核心设备以及料浆、天然气、氧气进料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煤与天然气共气化制合成气技术成功中试,意味着西北化工研究院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固、液、气三种原料气流床共气化技术的专利技术商,有助于改变我国煤化工单一原料的局面,实现煤炭与天然气及其他碳氢资源的合理匹配转化,通过降低设备投资、能耗、资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推进产业绿色环保建设,还可扩展用于煤与其他有机气体共气化,实现有机废气的污染消减和资源化利用。该技术还对上产后天然气调峰利用和推进化工产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