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增长 示范见喜 短板补齐 创新活跃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2018年会10月15日在京举行。中国化工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无论是在产业规模,还是在技术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斐然成绩,突出地呈现出四大特点,即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示范项目基本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示范项目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不断下降,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在专委会年度工作报告中概述了这四大特点: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气为主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均打通了工艺流程,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煤制油产能921万吨/年,煤制天然气产能51.05亿立方米/年,煤制烯烃产能87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347万吨/年,较“十三五”初分别增长了214.3%、64.4%、69.6%、50.9%。现代煤化工的持续增长,为实现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示范项目基本实现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通过优化工艺技术和提升管理水平,示范项目运行不断趋于成熟。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自2016年底打通工艺全流程,2017年底即实现油品AB线满负荷运行。目前,该项目维持85%~90%的高负荷运行。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于2011年正式进入商业化运营,通过不断提升优化,生产日趋稳定,2011~2017年生产持续维持85%左右负荷运行,实现了单周期稳定运行420天的纪录,远超设计310天运行时间。伊泰16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工业示范装置2009年投产,自2012年以来连续6年产量超过设计产能,2017年生产各类油品18.9万吨,装置始终保持在安、稳、长、满、优运行状态。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及其配套输气管线项目2017年实现8台气化炉连续在线运行时间超过100天,单台气化炉最长连续运行时间达241天,气化炉单炉最高氧负荷达到设计负荷的120%。
三是示范项目能耗、水耗和“三废”排放不断下降。神华宁煤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通过选择先进节水技术,最大化使用空冷器,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消雾型冷却塔,蒸发损失率可减少19%,年可节水500多万立方米。锅炉烟气产生的硫化物和氮氧化物通过氨法脱硫+SCR脱硝工艺,回收率分别达到98%和80%以上,并通过超低排放改造,粉尘排放浓度达到≤5毫克/标准立方米。对废水采取清污分流、分类回用及节水措施,基本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对废渣进行综合治理、循环利用,锅炉废灰渣的43.2%作为砖、陶瓷等建筑材料原料,其他固体废弃物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截至目前,该示范项目先期工程吨油水耗已由设计值的10吨水/吨油品下降到5.82吨水/吨油品,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为17.8吨,远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68.2吨。此外,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范项目2017年共处理水量1129.75万立方米,其中污水处理量429.85万立方米,达标率100%;回用水处理水量699.9万立方米,达标率99%。
四是技术创新取得了一批新成果。晋华炉是世界首套水煤浆水冷壁直连辐射废锅的气化工业装置,节能降耗和环保综合性能优异,实现了化工、电力、燃气、供热领域的一条龙综合应用。神宁炉日投煤量2500~3000吨,已向美国顶峰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等国内外公司技术许可23台。神华宁煤集团和中科合成油公司合作建成了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工业装置,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内蒙古伊泰集团在原基础上扩充了稳定轻烃、正构稳定轻烃、液体石蜡、费托软蜡、费托精制蜡等产品路线,实现了产品向化工原料应用的延伸。杭氧集团成功研发了10万等级大型空分成套技术,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单机容量制氧装置,首次跨入国际先进行列。沈鼓集团成功研制了10万等级大型空分压缩机,倒逼国外厂商大幅下调国内投标产品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