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供大于求影响,国际石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走出断崖式下跌行情。虽然2016年有所反弹,但今年以来再度被打回50美元/桶。综合考虑各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美国页岩油气开发成本下降产量稳定增长、欧佩克国家很难达成高度一致且坚决执行的石油限产计划、非欧佩克国家为了提振本国经济不断加大油气开发力度、中国可燃冰开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及因经济复苏缓慢导致全球能源需求强度减弱等因素,国际油气市场供应宽松格局中长期将难以改变,油气价格将因此长期低位徘徊。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政府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环境治理和安全监管措施,并坚定推进煤炭去产能计划,促进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煤炭价格较长时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煤化工行业不可避免地要继续面临低油气价格和高煤炭价格的双重挤压,其与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那么,在已经并将持续的竞争中,煤化工的竞争力会如何呢?
传统煤化工借新技术竞争力大增
面对油气价格下跌和煤炭价格高位运行这一极其不利的局面,以新型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生产化肥、甲醇等传统煤化工产品的企业表现良好,其竞争力远胜气头企业。
以化肥行业为例。采用四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建成265万吨/年尿素生产能力的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公司(华鲁恒升公司),近几年的表现十分抢眼。2016年,面对尿素价格创下近20年新低、出口受阻、煤炭价格大幅攀升等不利因素,该公司依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01亿元,实现净利润8.75亿元。今年一季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高达24.59亿元和3.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5%和41.61%。
陕西兴化化学股份公司则借助煤化工实现了华丽转身——这个2014年至2016年上半年连续两年半亏损的国内硝铵、硝酸龙头企业,经资产重组注入年产30万吨煤制合成氨、30万吨煤制甲醇等优质资产后,奇迹般地于2016年下半年实现了翻身。年报显示:2016年,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3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400%。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为5.14亿元和1.16亿元,同比分别激增284%和1932%。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能源)煤化工板块的表现更加突出。甚至可以说,以煤制尿素、煤制烯烃、煤制甲醇为主的煤化工业务,已经成为该公司的重要利润来源。以尿素产品为例。2016年,中煤能源共生产尿素197.5万吨,销售尿素198万吨,尿素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2.41亿元,实现销售利润7.92亿元;实现甲醇产量65.1万吨,销售甲醇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98亿元,实现利润6680万元。今年一季度,中煤能源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8.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利润65.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77%和78.64%。
另外,作为我国首家采用6.5兆帕压力等级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拥有年产52万吨尿素、30万吨合成氨、60万吨甲醇的陕西渭河煤化工集团公司,已经持续盈利20年。以先进水煤浆气化技术为龙头的山东兖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和2016年其甲醇产品分别贡献了22.61亿元和24.46亿元销售收入,贡献的销售利润则分别高达7.55亿元和6.19亿元。
与上述运用新技术的传统煤化工企业红红火火的日子相比,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日子要惨淡得多,甚至已经哀鸿遍野。
2016年,除了中海油富岛化工有限公司化肥、甲醇装置因享受低廉气价实现盈利外,包括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泸天化)、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美丰)、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建峰)、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赤天化)、中石油乌鲁木齐化肥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化肥公司)、中石油宁夏化工有限公司(宁夏化工公司)等国内大型气头化肥、甲醇企业,无一例外出现亏损(化肥或甲醇板块出现较大亏损)。
其中,云天化巨亏33.59亿元,泸天化亏损6.37亿元,赤天化亏损3.49亿元,四川美丰亏损2.5亿元、重庆建峰亏损6.64亿元;乌鲁木齐化肥公司、宁夏化工公司、沧州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滔化工有限公司、河南蓝天化工有限公司、四川绿源醇业有限公司、川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的气头化肥或甲醇装置,则因成本倒挂严重或天然气货紧价高不得不减产甚至长时间停产。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气头企业,从原料开始就注定了亏损。经过数次价格调整后,目前,除极个别企业外,绝大多数气头化肥、甲醇企业生产用天然气到厂价均超过1.45元/立方米,有些甚至高达2.2元/立方米。按生产1吨尿素消耗600立方米天然气、生产1吨甲醇消耗1000立方米天然气、天然气均价1.65元/立方米,以及天然气占产品总成本80%计算,气头企业吨尿素完全成本普遍超过1230元,吨甲醇完全成本普遍超过2050元。
反观煤头企业,目前原料烟煤到厂价基本维持在120~580元/吨。按吨尿素消耗1.42吨烟煤(原料煤+动力煤)、吨甲醇消耗2.45吨烟煤(原料煤+动力煤)、煤炭均价520元/吨,以及原料成本占总成本67%计算,以现代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化工企业,吨尿素完全成本约1100元,吨甲醇完全成本约1900元。
表面看,以新型煤气化技术为龙头的煤制尿素、甲醇企业,比气头尿素、甲醇企业的成本分别仅相差130元/吨和150元/吨。但若考虑冬季用气高峰时天然气供应无法保证等因素导致的装置低负荷率运行,从而大幅抬高单位产品成本这一事实,上述差距往往会超过200元/吨和300元/吨。这一点,几大上市公司所披露的2016年年报已经反映出来。
再看实例。2016年,华鲁恒升公司的尿素毛利率达18.41%,吨尿素营业成本仅864.38元;中煤能源的煤制甲醇和尿素经营成本分别只有1329元/吨和732元/吨,甲醇和尿素毛利率分别达到12.56%和54.64%。反观气头企业中的赤天化公司尿素毛利率仅2.04%,甲醇毛利率为-8.07%,其吨尿素经营成本1239.25元。即便表现相对较好的四川美丰公司,尿素毛利率也只有7.85%,吨尿素经营成本高达1224.51元。
后期,虽然国内天然气供应量会有所增加,但在各地积极实施气代煤工程,以及天然气船舶、汽车数量不断增加等因素推动下,天然气需求量同样会大幅增加。加上影响天然气价格与市场化公平竞争的因素和环节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国内天然气中短期内供需仍将吃紧,价格大幅下调的可能性不大。而国内煤炭价格目前已经处于相对高位,后期高位振荡或小幅下跌的可能性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与气头企业相比,煤头企业的成本与竞争优势将继续保持并发展。
煤制烯烃竞争力悄然减弱
与煤头、气头尿素、甲醇企业竞争力泾渭分明不同,煤制烯烃与石油基烯烃的竞争力基本相当,但正朝着煤头弱、油头强的方向悄然转化。
2016年,中煤能源共生产聚烯烃117.5万吨。其中,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聚烯烃71.0万吨,超出设计能力11万吨,同比增长4.0%,实现利润11.3亿元,吨产品利润约1620元。今年以来,该公司煤经甲醇制烯烃装置继续保持长周期安全稳定超负荷率运行,1—5月实现利润超过5亿元。
陕煤化集团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蒲化公司)2016年共生产聚烯烃产品63.2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52.8亿元,实现利润3.53亿元。该公司董事长刘培荣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蒲化公司甲醇装置保持超负荷率运行,甲醇制烯烃装置基本实现满负荷率运行。受此推动,虽然聚烯烃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煤炭价格同比更出现大幅上涨,但1—5月,蒲化公司依然实现利润1.3亿元。”
自2011年实现商业化运营以来持续盈利的神华集团包头60万吨/年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2016年共生产聚烯烃57.47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8.31亿元,实现利润10.29亿元,产品毛利率达21.3%。其中,聚乙烯、聚丙烯年均售价分别为7222元和5958元,生产成本分别为5133元和4843元,双聚产品加权生产成本为4988元/吨,产品毛利润1602元/吨。
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榆能化公司)总经理李伟向记者透露:2016年,榆能化公司共生产各类化工产品178.48万吨,其中聚烯烃103.0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润8.5亿元。今年确定的目标是:全年生产聚烯烃产品1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实现利润11.2亿元。
另外,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煤基烯烃项目,自投产以来,均为投资人带来了丰厚回报。
煤制烯烃收益颇丰,石脑油制烯烃的收益同样不差。
2016年,与原油价格2位数跌幅相比,国内聚乙(丙)烯全年均价跌幅分别不足4%和5%,从而使相关企业的树脂及塑料业务取得了良好收益。
以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6年,该公司产/销树脂及塑料134.17万吨,实现销售净额97.98亿元。虽然由于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全年均价分别下跌3.23%、4.22%和0.58%,导致其树脂及塑料业务的销售净额有所下降,但该业务板块依然实现利润16.38亿元,同比增长34.38%,产品毛利率攀升至20.07%。
2016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4.36%。但得益于低油价和包括聚乙(丙)烯、聚酯切片等化工产品价格坚挺,中石化仍实现净利润达464.16亿元,同比增长28.60%。今年一季度,受化工产品市场回暖推动,中石化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5821.85亿元和166.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70%和169.09%。
2016年,虽然因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和油气勘探开发等上游业务权重较大,导致中国石油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相比2015年分别缩减6.29%和97.78%,但包括乙烯在内的化工业务的利润不降反增——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中石油生产聚乙烯558.9万吨,销售聚乙烯476.4万吨,聚乙烯平均售价7981元/吨,包括聚乙烯在内的化工业务实现经营利润114.61亿元,同比激增112.68亿元,聚乙烯毛利润2405.75元/吨,毛利率25.63%。
另外,从今年1—5月的情况看,扬子石化、上海石化、上海赛科、大庆石化、独山子石化等众多油头乙烯企业,均实现了巨额盈利。
记者历时1个月的调研统计发现,在当前油价和煤价条件下,炼化一体化烯烃装置吨聚烯烃产品的毛利润超过2000元,产品毛利率超过25%。相比之下,即便效益最好的中煤榆林和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吨聚烯烃的毛利润也未超过1800元(其中,吨聚乙烯毛利润可达2100元,聚丙烯毛利润只有1200元),产品毛利率不超过22%,与炼化一体化烯烃装置相比已经处于微弱的劣势。
“依目前的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煤炭价格,采用炼化一体化装置生产烯烃,比煤经甲醇制烯烃更具成本优势。只不过中国烯烃市场缺口较大,价格始终维持全球较高水平,才使得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仍然有利可图。后期,随着越来越多烯烃产能的释放,国内烯烃产不足需的矛盾将明显缓解,3—5年后甚至发生逆转。如果届时国际油价不能站在60美元/桶上方,而国内煤炭价格依然维持目前的高位,那么,煤经甲醇制烯烃的利润将会大幅缩水,其与石油路线烯烃相比不仅不再具有成本优势,反而会处于明显劣势。”榆能化公司总经理李伟表示。
李伟建议煤制烯烃企业应从两方面着手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是优化源头。比如延长石油集团正密切关注包信和院士开发的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技术。该技术一旦实现工业化应用,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产品竞争力会显著增强;二是开发差异化高端特色产品。这一点,延长中煤靖边能化公司已经尝到了甜头——截至今年5月底,延长中煤靖边项目共开发了26个新牌号的双聚产品,其中20个实现批量生产,包括国内首个膜料产品J53-10、管材用高强度PP料T4401等多个高端产品,其售价较通用料高400~1000元/吨,已经成为公司盈利的主力。后期,靖边项目不仅要继续开发更多高端差异化产品,还将在二期项目建设时,新增30万吨/年EVA,以及高密度聚乙烯、车用聚丙烯等高附加产品,以确保公司在未来激烈竞争中拥有优势。
煤制油无法与石油炼化竞争
2014年之前,煤制油丰厚的利润让不少企业眼馋。尤其山西潞安集团、内蒙古伊泰集团两个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每吨油品高达2000~3000元的利润,一度吸引各路资金纷纷涌入这个被当时誉为暴利的行业。但这种好日子自2015年起嘎然而止。
记者调查了解到,2016年是煤制油行业最痛苦、最煎熬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原油价格创下2004年以来新低,而煤炭价格自3季度之后持续大幅攀升。再加上居高不下的成品油消费税,极大地加重了煤制油企业负担。除了内蒙古伊泰集团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装置因保持长周期安全稳定超负荷率运行,且加大了费托蜡等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利影响最终实现微利外,其余包括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焦油加氢、煤经甲醇制汽油在内的煤基油品项目,无一例外出现了亏损。有些企业虽然号称盈利几千万甚至上亿元,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企业通过各种关系渠道或得益于地方政府支持,未严格按规定缴纳消费税。否则,不排除关门歇业。
反观石油炼化企业,同样面对较低的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同样面对居高不下的成品油消费税,在严格如实纳税后,依然能够取得较好收益。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中石化汽、柴油全年平均售价分别为5904元/吨和4505元/吨,同比分别下降4.6%和6.1%。但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和公司产品结构的优化,其炼油板块产品毛利润依然高达471.9元/吨,同比增长153.8元/吨,毛利率9.1%。中石油全年加工原油1.29亿吨,销售成品油1.59亿吨,其中汽油、油煤、柴油各6240.6万吨、1653.3万吨和8016.8万吨,平均售价依次为5725元/吨、2869元/吨和4127元/吨,同比分别下降4.1%、13.9%和8.3%。尽管如此,由于其油气操作成本仅11.67美金/桶,使其炼油化工板块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全年实现经营利润390.26亿元,比2015年激增341.43亿元。其中,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275.65亿元,同比增长228.75亿元,增幅达482.83%,成为中石油最赚钱的板块之一。
为何相同的成品油价格市场、相同的税费政策,石油炼化企业与煤制油企业的境遇却大不相同呢?关键在成本上。
中石化的年报显示:2016年,其油气操作成本786元/吨,原油加工成本2194元/吨,两者合计2980元/吨。也就是说,在当前低油价情况下,中石化成品油生产成本仅3000元/吨,整个炼化行业吨成品油平均生产成本不会超过3520元。
但煤制油企业的成本远高于此。从已经平稳运行多年的内蒙古伊泰集团16年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潞安集团16年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神华集团鄂尔多斯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3个示范项目的实际运行结果看,煤间接液化项目吨油品原煤消耗(原料煤+动力煤)4.3~4.5吨,煤直接液化吨油品原煤消耗(原料煤+动力煤)3.5吨。
考虑到煤制油企业普遍靠近煤炭产地,或配套有煤矿,所用煤炭均价只有300元/吨左右这一事实,2016年,煤间接液化和煤直接液化吨油品原料成本分别为1320元和1050元。再按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20%~25%计算、煤制油生产成本至少4200元/吨,比石油炼制高出700元/吨。加之煤制油投资大、产品单一,而炼化一体化装置投资强度相对较小、且产品比较丰富,再算上高额的管理、折旧及财务费用,煤制油单位产品的完全成本往往比石油炼化公司高出1000元/吨左右。
因此,如果后期国际油价继续维持50美元/桶左右运行、国内煤炭价格继续保持目前的高位、煤制油成品油消费税减免政策不能兑现,那么,煤制油企业将很难盈利,也根本不具备与石油炼化企业同台竞争的实力。届时,煤制油企业要么尽可能多地生产高纯蜡、α-烯烃、溶剂油、表面活性剂、醇醛酮酸等差异化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煤间接液化企业),或高密度航空燃油(煤直接液化企业)和润滑油基础油及重芳烃(煤焦油加氢企业)避免与炼化企业争抢成品油市场,要么连年亏损惨淡经营直至停产歇业。
煤制乙二醇假以时日收获丰
作为国内首个煤制乙二醇工业化示范项目,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通辽金煤)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自2009年投产以来,很少凭借乙二醇产品实现盈利。甚至因为煤制乙二醇业务的拖累,使其母公司丹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步入绩差股行列。2015、2016年,更因为煤制乙二醇业务的不良表现,使得江苏丹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亏损3067万元和16431万元。
但通辽金煤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的不良表现,并不代表煤制乙二醇无力与石油路线乙二醇竞争。相反,众多煤制乙二醇企业崛起表明,只要技术路线选择合理、投资管控严格、生产准备充分、生产期间推行精细化管理并努力开拓市场,煤制乙二醇不仅可以实现盈利,而且,即便在当前低油价和较高煤价这一极端不利条件下,同样具备与石油路线竞争的实力。
比如,以电石炉尾气为原料建成5万吨/年乙二醇装置的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由于产品达到了聚酯行业质量要求,就实现了产销两旺并取得了良好收益。
阳煤集团深州煤化工有限公司采用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鹤壁宝马(集团)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煤制合成气生产聚合级乙二醇技术(WHB)建设的22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自2015年7月25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后,经过近一年时间提升优化,不仅实现了装置满负荷率长周期稳定运行,产品质量也达到了聚酯级要求和GB/T4649-2008《工业用乙二醇》优等品要求,现已基本被下游聚酯企业接受。今年3月以来,其产品大比例应用于浙江双兔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聚酯长丝生产。
山东华鲁恒升公司5万吨/年合成气制乙二醇装置,吨生产成本不足4000元。按其2016年乙二醇出厂均价5400元/吨计算,吨产品净利润超过500元。根据模型推导,该公司正在建设的5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2018年二季度投产后,即便煤炭价格依然维持在目前的高位,凭借规模效益和技术优势,其乙二醇生产成本也可控制在3500元/吨以内,吨产品净利润将攀升至1000元以上。
甚至连年亏损的通辽金煤,今年一季度也借助化工市场的回暖实现了较好收益。丹化科技公司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其控股子公司通辽金煤乙二醇产量4.07万吨、销量3.9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4394.14万元。由于乙二醇价格攀升至6200元/吨以上,而吨乙二醇产品的完全成本不超过5200元/吨,故吨产品利润超过1500元,推动母公司实现净利润4352万元,同比暴涨224.95%。
石脑油乙烯法方面,无论2016年全年平均价格还是当前的价格,国际原油价格均未超过50美元/桶。根据相关模型推导并结合炼化一体化企业去年以来的实际运行结果,当国际原油价格45美元/桶时,吨乙烯生产成本4720元;当国际原油价格50美元/桶时,吨乙烯生产成本5560元。由于生产1吨乙二醇需消耗0.6~0.7吨乙烯并产生1050元/吨的加工费用,因此,依目前的石油价格推算,石脑油乙烯法乙二醇生产成本应在4120~4664元/吨,完全成本不超过4800元/吨,与煤制乙二醇相比,有约400元/吨的优势。
但综合考虑煤制乙二醇技术产业化才刚刚起步、后期技术工艺改进优化和提升的空间较大,尤其掌握了先进高效技术并实现大规模生产后综合消耗会大幅下降(比如山东华鲁恒升5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投产后,其吨产品完全成本将不足4800元),以及国内煤价后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而原油价格小幅反弹的可能性增大等因素,煤制乙二醇具有与石油路线乙二醇竞争的实力。尤其正在开发的合成气一步法制乙二醇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并实现工业化应用,煤制乙二醇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具有石油路线无可比拟的优势。
煤制气解决三大问题可盈利
客观地讲,在当前市场条件和政策环境下,煤制气企业很难盈利,也无力与油气企业竞争。煤制天然气要想盈利,必须满足3个条件。
首先,成本必须降下来。
目前,国内常规天然气完全成本不足1元/立方米,煤层气开发成本(相抵政府补贴后)不足1.3元/立方米,页岩气成本(相抵政府补贴后)约1.6元/立方米。虽然有关进口天然气的价格始终讳莫如深,但通过年报可分析出,2016年,中石油进口中亚天然气、缅甸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到达中国口岸的价格依次为每立方米1.22元、2.44元和2.18元。而2016年其国产气入管网价只有0.8元/立方米。而进入中石化管网的国产天然气价格应不超过0.95元/立方米。
而煤制气的成本到底是多少呢?
从国内几家已经投产的煤制气企业装置运行结果看,每生产1000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所消耗的原煤(原料煤+动力煤)都在3.4吨以上。假如这些项目远离煤炭产地,按当前520元/吨煤炭价格计算,仅原料成本就超过1.77元。再按原料成本占总成本60%推算,其完全成本高达2.95元/立方米。若项目为坑口工厂,按煤炭价格200元/吨、原料成本占总成本50%计算,煤制气的原料成本和完全成本分别超过0.68元/立方米和1.7元/立方米。若煤制气企业建在煤炭资源丰富、且因运距远、运输难煤价较低的新疆地区,按当地坑口煤价普遍只有70~120元/吨、均价90元/吨,以及原料成本占完全成本40%计算,煤制气原料成本约0.31元/立方米,完全成本不超过0.8元/立方米。
2016年,大唐发电股份公司煤化工板块已是连续第4年亏损。至此,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的大唐煤化工板块,累计亏损超过50亿元。
但位于新疆准东哈密淖毛湖工业园的广汇能源股份公司5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境况却大不相同。广汇能源股份公司公告显示:2016年,其哈密新能源公司煤制液化天然气完全成本1027元/吨(0.69元/立方米)、售价1418元/吨(0.95元/立方米)、税前利润391元/吨(或0.26元/立方米),毛利率达27.1%。
也就是说,煤制气项目盈利的前提之一,是项目选址应确定在煤炭价格只有内地1/5左右的新疆等地区。
其次,要彻底改变工艺技术落后、关键技术设备和催化剂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格局,通过开发、试验,使用国产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幅降低投资强度和综合能耗,提升项目盈利能力。
比如,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采用煤热解气化一体化技术和大型输运床连续气化技术组合,回收利用了煤焦油,实现了热焦粉的直接气化。加之单台气化炉日处理煤量可达5000吨,且无难以处理的废水产生,可使煤制气项目投资与运行费用大幅压缩,天然气产品完全成本下降25%以上。
还有,要拥有便捷顺畅且费用较低的天然气输送系统。
当前,我国天然气上游勘探开发和中游输配环节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和管道里程分别占到全国的75.5%和86.5%,八成以上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属于中石油。只有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管网建设并独立运营,彻底打破天然气管网垄断,构建起四通八达的天然气输送管网之后,煤制天然气才能以最低成本完成对所产天然气的输送并最终实现盈利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