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了市场化债转股总额125亿元,首批50亿元资金已于6月29日到位。这标志着河南省政府、中国建设银行支持企业市场化债转股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是河南省市场化债转股成功落地的第一单。给我们运用金融工具,实施银企合作,降低企业负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近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董事长马富国谈起与金融单位的合作事宜,兴致勃勃地对中国化工报记者介绍。
河南能化是一家特大型国有能源化工集团,截至2016年底拥有资产总额2578亿元,在河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曾几何时,该集团因多种原因,资产负债率高、债务结构不合理、盈利下滑,出现了长期亏损。
“利用政策,寻求合作,才能瘦身健体,置死地而后生。”马富国说。
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要求以市场化债转股手段积极稳妥帮助具备发展潜力的钢铁和煤炭企业降低杠杆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此同时,河南省政府也出台了省属国有企业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推进工作方案,重点推进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支持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结合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目标企业实施市场化债转股。此次债转股特别强调的是“市场化”,企业彼此间择优选择合作方,政府不搞“拉郎配”、不兜底。
“我们迅速把握这一机遇,把推进债转股工作作为降低杠杆率、优化融资结构的重要举措。”马富国介绍,本着互惠互利、银企“双赢”的原则,经过多方努力,今年3月,河南能化与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正式签订市场化债转股合作协议351亿元,加之今年1月签订的债转股协议125亿元,共计签约债转股协议475亿元,有望成为国内煤炭行业中债转股协议金额最大的企业。若顺利实施,有望降低河南能化10%左右的负债率。
“债转股协议的签订,对于集团内的化工板块来说,既可以梳理企业产权关系,又可以降低化工板块负债率,加大化工新材料方面的投资,使煤化工产业向高端产业方向发展,实现化工板块的提质增效。”河南能化副总会计师李乔成说,根据河南能化的产业布局,与建设银行签订的债转股框架协议设立125亿元的转型发展基金,投资到集团及所属产业板块。河南能化适时成立了河南能源产业发展公司及化工新材料公司作为市场化债转股运作平台。
河南省金融办主任孙新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是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杠杆率,有利于企业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转型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石永拴对记者说:“在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和中国建设银行、河南投资集团的共同努力下,河南能化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的市场化债转股125亿元,顺利通过建行总行批准并落地首期资金50亿元。”债转股项目的迅速推进,体现了建行等各家银行的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债转股协议的签订和落地,为我们打好脱困翻身仗注入了强心剂。”马富国说,2016年6月份以来,河南能化牢固树立“忠党报国、奉献河南”的坚定信念,全面吹响了“二次创业”的号角。
围绕打好“二次创业”第一场战役的目标,河南能化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年、管理提升年、解危脱困年活动,确立了“营业收入确保1450亿元、力争1560亿元,利润总额确保5亿元、力争10亿元”的2017年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上半年,河南能化在强化风险防控、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共实现营业收入759.77亿元,同比增加116.42亿元;实现利润6.93亿元,同比减亏增盈39.73亿元;上缴税费45.55亿元,同比增加22.23亿元。“银企合作让我们尝到了市场化债转股的甜头。”马富国说,下一步,河南能化将进一步落实与其他金融单位的债转股合作协议,加快形成主业突出、辅业优化的企业治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