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制乙二醇“落魄”,龙头企业亏损
由于技术尚不成熟,煤制乙二醇的销售市场现在还只能是维持乙二醇下游10%的不饱和树脂与防冻液等低端市场。与石油工艺路线为原料的乙二醇相比,煤制乙二醇成分比较复杂,部分杂质目前暂时无法检测出来。同时,这些杂质将直接导致涤纶的色泽、色牢度等指标不能保证。为数极少的聚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通常只会采购10%-20%的煤制乙二醇,与石油法乙二醇混合使用,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使用煤制乙二醇。
残酷的行业现实无法给煤制乙二醇“巨擘”带来亮丽的财务报表。据相关人士透露,国内化纤巨头丹化科技,2016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6亿元,同比下降13206.26%。
二、技术质量拼颈,“打击”产业空间扩展
目前,我国乙二醇主要需求来源是聚酯行业,聚酯消费占乙二醇消费总量的80%以上。然而,由于我国煤制乙二醇产品生产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导致其产品因质量问题远未到达聚酯级生产要求指标。但事实上,决定未来煤制乙二醇命运的聚酯行业并不买账,其应用于聚酯生产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专业人士对煤制乙二醇与石油工艺路线为原料的乙二醇进行了相比,并表示,煤制乙二醇成分比较复杂,部分杂质目前暂时无法检测出来,可是,这些杂质又会直接影响涤纶的色泽和色牢度等指标。因此,只有极少数的聚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采购10%-20%的煤制乙二醇,与石油法乙二醇混合使用,所以,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完全使用煤制乙二醇。
三、产能过剩,未来煤制乙二醇将如何?
据了解,近几年包括近期,国内仍然有许多企业豪掷巨资不断加码煤制乙二醇项目,这些企业的“底气”和主要投资依据是中国乙二醇市场缺口的不断加大,要知道近几年我国年进口量都在700万吨以上。
专家分析认为,2016年国内煤制乙二醇的产能为200万吨,目前国内新扩建乙二醇项目仍以煤制乙二醇装置为主。预计到2018年我国煤制乙二醇产能将可能超过300万吨,约乙二醇总产能的生产的30%。
国内咨询机构安讯思统计显示,2017年,预计新扩建产能将为218万吨,其中仅一套盛虹集团40万吨为甲醇制乙二醇装置,其余178万吨均为煤制乙二醇项目,这些装置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北以及西南。但考虑到技术、环保、利润等问题,煤制乙二醇投产速度可能有所放缓。
四、业界专家不看好煤制乙二醇盈利前景的原因
1、由于工艺技术不成熟限制,国内煤制乙二醇厂家大部分存在着装置负荷达不到设计能力、催化剂选择性与乙二醇收率达不到预期效果,产量较低,以及环保等问题。
2、即使能够满负荷生产的煤制乙二醇厂家,在技术突破艰难的情况下,其产品质量也数年内也达不到决定生存发展的聚酯生产要求。
3、产能过剩威胁煤制乙二醇未来发展。2015-2017年,是我国煤制乙二醇行业发展的井喷时期,一系列新扩建项目陆续启动。按照已经披露的信息统计,到2020年我国将总计规划建成41个煤制乙二醇项目,总产能达到1026万吨。
有机构预测,到2020年,全球范围内乙二醇过剩将达到20%左右。综合来看,近2-3年,到2020年国内乙二醇过剩局面将显现,煤制乙二醇产能的激增将使该领域竞争更加激烈,现在新建扩建的煤制乙二醇项目将遭遇困境。
五、行业人士众说纷纭
乙二醇下游企业表示,煤制乙二醇只要经检测符合聚酯级国家质量标准,就完全可以应用于聚酯生产,聚酯行业对煤制乙二醇的忧虑始终存在。首先是质量问题,其次是连续充足的供货问题,这两方面出现问题将给聚酯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谁都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业内人士也因此发出警示,对已投产的煤制乙二醇企业来说,当务之急是化解影响装置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和提高产品质量,力争满足下游聚酯等高端产品消费需求。在世界油价低迷、煤制乙二醇竞争力劣势的局面下,新扩建项目首先要对各种技术进行详细调研,不要仓促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