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石油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集团公司市场化改革指导意见》《集团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意见》,提出了分类推进、引入各类资本、完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改革举措,将尽快下发并落实。中石化启动多项内部改革,进行人员和机构压缩,敲定14家承包经营试点,下放部分经营管理自主权,探索小油气块、油气田、边远区带承包经营模式。中海油内部改革也在如火如荼进行,比如,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改革,同时推进中游炼化产业改革重组。
管网独立分步推进
这出改革重头戏更大的看点在于管网独立。据了解,当前我国天然气中游输配环节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巨头手中,而且管网管理体制复杂,多个中间环节层层加价。例如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从新疆口岸输送到各个省的门站要经历上千公里,每立方米加价在8毛左右。而从省门站到用户往往只有几十、几百公里,有的地方加价在1块钱以上。
“目前,天然气价格改革重在完善机制,首先是中游实现管网独立。因为管网不独立,天然气市场化是永远做不到的。”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
从此前的油气改革思路来看,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原则,管网独立采取分步走的路径,先确定管输价格,逐步实现财务独立,管网无歧视向第三方放开。随后,时机成熟可以实现法律独立、统一调度等后续步骤,成立独立的管网公司。
2016年10月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发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等8个文件,直指输配体制改革和第三方准入两大核心焦点,并在福建开启门站价格市场化改革试点,支持重庆、江苏、上海等省市开展天然气体制改革试点。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透露,2017年将全面启动管道运输企业定价成本监审工作,合理确定成本,制定和调整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
“重新核定管输费用后,我们的收入会下降,倒逼企业进行内部改革,加强资产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中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公司副总经理梁鹏说。
记者了解到,继油品销售板块混改后,中石化近日管网混合经营已有实质性进展。川气东送管道公司增资引进中国人寿和国投交通。
煤化工迎挑战机遇
那么,这场改革又会对煤化工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归纳一下,业内人士的主流观点是:
首先,上游放开,更多投资主体进入油气探勘,这势必会给油气开发领域带去充分的市场竞争,进而推动油气产量的提升,对油气价格上行形成压力。再加上国际油价的持续低迷,石油价格已不可能出现几年前100多美元/桶的高位,未来长时间内,将稳定维持在50美元/桶的中低位局面。这将直接冲击煤化工产业的经济性。
“从成本构成的分析来看,煤化工产品成本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与目前低油价时代的石油基化工产品相抗衡的。”一位石化行业的技术专家这样分析道,“煤化工产品的成本一般分为两部分,厂房、设备等固定成本与原料价格等可变成本各占50%,其中煤炭成本占到30%左右。而石油基化工产品成本构成中,原油所占成本比例接近80%,油价大幅下跌必将带动石化产品成本的大幅下降。”据悉,目前50多美元/桶的油价,已经使得绝大多数煤化工产品的成本优势荡然无存,企业早已无钱可赚甚至亏损。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看,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垄断破除会提升油气产业的竞争力,而相关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同样会刺激煤化工产业。在这种相互竞争中,煤化产业会更有活力,竞争力也会提高得更快。
其次,输气管线放开可为煤化工松绑。由于体制原因,天然气管线建设一直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所垄断。想要借道两大集团的输气管道,往往会被要求支付高昂的运输费用。即使如此,也往往不被允许进入。而如果煤制气企业选择依靠自身力量建设输气管线,又因不具备相应的资金、技术等条件,困难重重。正因为输气管道问题无法解决,许多企业不敢上煤制气,已经建成的也备受挫折。今后,随着管网独立进程的推进,困扰煤制气企业“入网难”“入网贵”的心病将得到治愈。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在不得不放开天然气管道情况下,能令更多煤制气项目所产之气能够顺利送入市场。此外,输气价格将下降,对煤制气项目降低生产成本也是利好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