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安徽省淮北市委宣传部获悉,“十二五”期间,淮北市委、市政府不断推进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设,从2011年到2015年的5年间,安徽(淮北)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平均每年创造140亿元产值,年均上缴利税10多亿元。
临涣工业园渐成过去
提到煤化工,许多淮北人会很自然地想起临涣工业园,但随着淮北煤化工发展思路的进一步明晰,临涣工业园渐渐成为过去。
2005年,被誉为“振兴皖北一号工程”的临涣煤焦化工程开工,拉开了淮北市煤化工产业开发建设的序幕。
2012年,基地成为全国惟一一个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2013年,《淮北市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到2020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左右、利税约300亿元,带动下游关联产业2000亿元以上,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园区,成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化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
2014年,基地被纳入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四个化工基地之一,基地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2015年,基地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化工潜力园区。
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14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亿元,上缴税收1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成为淮北市所有工业园区中上缴税收最多的一个。
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
近年来,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的快速发展为淮北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作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也是振兴皖北经济一号工程———临涣焦化二期工程包括年产220万吨焦炭、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
今年9月28日,随着淮北矿业煤焦化综合利用二期工程5号焦炉第36号炉膛内升腾起熊熊火焰,标志着整个工程进入了出焦倒计时阶段。这也是淮北矿业集团向国庆66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焦化一期、二期的建设,为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淮北市委、市政府和淮北矿业集团高度重视煤化工基地的产业链条延伸,在原有循环产业链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焦炭深加工之路,积极寻求合作伙伴。
今年9月22日,年产18万吨煤焦油加氢及5万吨针状焦联产项目正式签约。
18万吨煤焦油加氢及5万吨针状焦联产项目是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产业规划中煤焦油加工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节点,在延伸基地产业链条的同时,加速了淮北市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尤其是,项目达产后可年产5万吨针状焦,相当于目前全国针状焦年产总量,将打破我国针状焦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做好已有项目建设的同时,煤化工基地管委会还积极做好项目储备,谋划大项目。目前,基地管委会已委托东华工业设计院编制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委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编制煤制芳烃、煤制油品、煤制液化气、煤制α烯烃等项目可研报告,为寻找合作伙伴提供重要项目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