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面对环境污染和价格崩塌、产能严重过剩这“三座大山”,煤炭产业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转型?怎么转型?这场大考漫长又残忍。
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现有条件下,煤炭仍将长期占据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地位。但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关注。因而,清洁用煤,正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其中煤制气,正是出路之一。但它的前景究竟如何呢?
成熟先进技术让煤制气自身过硬
据本报记者走访鄂尔多斯以及整个内蒙古进行采访了解,目前煤制气的工厂企业已有几十家。用煤去制作气,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同时煤制气生产过程中又要耗费大量的水。当前,我国煤制气工厂大多计划建在水资源匮乏的西北部地区。同时,煤制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对煤制气技术的成熟性以及环保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指出,我国发展煤制气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内对天然气巨大的市场需求,必将推动煤制气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推动下,后续项目建设将加快,潜在投资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煤制气一方面可提供清洁能源,无疑可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污染防治作出贡献,但煤制气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不低。
据专家介绍,以一个年产4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尽管因为用煤制天然气替代煤炭而减少了约738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计算,总计将会净增加约377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
可是,煤制天然气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既实现了清洁能源生产的新途径,优化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结构,又具有能源利用率高的特点,符合国内外煤炭加工利用的发展方向,对于缓解国内天然气短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制气到底是功大于过、功过相抵,还是功不抵过,还真有些说不清楚,而恰恰在这一点上饱受公众诟病,从而使煤制气这样一个煤炭清洁利用项目遭遇尴尬。
不过,如果各方重视,煤制气遭遇的尴尬完全可以化解。比如,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审批权限的下放,煤制气议价权的问题完全可以解决。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企业对环保投入的增加,煤制气企业的碳排放也将不再成为问题。政府对落后产能的大量淘汰,完全可以给煤制气发展留下煤炭消耗空间。期待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推动煤制气产业走出尴尬境地,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打不起价格战丧失市场话语权
在鄂尔多斯市东南方向,从鄂尔多斯机场上阿大线(去陕西大柳塔方向34公里处),再往阿新线方向走,去包府路(陕西府谷方向59公里处左转),坐落着一家大型民营煤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汇能煤化工有限公司。
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宏伟壮观的厂区厂房,气派的办公楼后面是公司食堂和员工宿舍,在办公楼后面有一个不大不小的人工湖,甚是漂亮。
该公司总经理刘建强向本报记者简要介绍汇能煤化工的发展情况,“公司以煤为原料,采用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生产煤制天然气(SNG)及其液化产品 (LNG),是国家级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公司引进和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装备,经过消化吸收创新,不仅整体技术成熟可靠,而且具备节能降耗、环保高效的特点。”
刘建强介绍到,由于煤制天然气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工艺技术脱除了绝大部分有害物质,使SNG和LNG成为甲烷含量高、无重金属成分的清洁能源。其作为汽车发动机燃料,动力性能与柴汽油相比基本相当,成本可降低25%以上。
“在排放方面,LNG与煤炭和石油相比,大气主要污染物SO2和粉尘排放减少接近100%,NO×减排达80%以上。”刘建强说。
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碳排放总控目标承诺和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实施,煤制天然气未来将备受青睐。
为此,汇能集团新成立了华北汇能天然气有限公司专项负责天然气销售工作。目前,京津冀、陕甘宁、呼包鄂加气站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清洁能源的推广与消费。
当记者问到LNG销售价格时,刘建强叹气说,“去年开始投量生产,去年年底进入市场的时候,价格还不错,生意好的时候,能卖到5200元一吨,从今年一月份开始,销售价格下跌很厉害,现在能卖3250元一吨就不错了,我们这个产品也有储罐期,正常的储罐期是12天到15天,不卖也不行,赔钱也得卖。”
公司的一位员工随口补充道,“今年四五月份就是3300元到3400元一吨。”
刘建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LNG产品主要销往河北、山西、山东、辽宁、广东、陕西等地区,用户均对产品质量反映良好,市场前景乐观,“就是现在价格太低了,在赔本经营。”
当前,我国煤制气企业生产的天然气只能通过两种渠道销售:一种是生产出天然气后通过输送管道入网实现销售;另一种是无法进入输送管道,企业将天然气液化后靠汽车运输销售。
相比常规的矿采天然气,煤制合成天然气的纯度更高,液化后甲烷含量可达到99.9%,属绿色清洁能源。汽车燃烧后尾气排放污染极低,对大气环境治理和改善有积极作用。然而,就是这样的天然气,在实际的应用中进展并不顺利。
“想打开市场很难。由于成本问题,我们的煤制天然气无法通过输气管线入网销售,目前只能通过先液化再运输的方式进入市场。作汽车发动机燃料是最好的办法,但液化天然气不适宜长距离运输,能就地消化的量又太小。”刘建强说。
刘建强说,“我们的销售市场受益主体现在主要是跑运输的大车,根据我们之前的测算,花同样的钱去加柴油和LNG,LNG的重量要比柴油多,而且汽车跑的里程也要比柴油多,更比烧柴油环保。”
民企的价格低,那么相对应的国企呢?
刘建强告诉本报记者,“大唐科技卖的气价是2块7毛,如果说这个价格给了我们,那么是相当可观的。我们项目投资资金回收也能加快。”
长期从事汽车货运行业的汽车司机王民(化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使用天然气汽车要求运营线路上必须有加气站才行,但很多地方还没有加气站。其次就是天然气卡车相比燃油车价格高出8万元左右,虽然后期燃料费用节省20%左右,但一次性投入太高,很多想买的人也打了退堂鼓。”
煤制气的实际成本,要比预算的价格高出许多。如此,企业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是,直接发展建设汽车液化天然气加注站,通过自己建站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提高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但是,此项工作的开展步履艰难。
为什么当地旗县没有补贴呢?公司的一位高层向记者说,这可能是由于涉及到地方纳税的问题。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旗县来说,一个企业一年纳税1亿多元,对于当地财政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