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华集团包头煤制烯烃实现商业化运营之后,国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对煤制烯烃项目进行升级示范,并制定出了《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表》,其中包含了9个煤制烯烃项目。
然而“十二五”即将结束,这9个项目现在还都没有开工建设,原本计划的开工、投产时间也一再推迟。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华泓汇金平凉煤化工项目也是9大示范项目之一,其计划在甘肃投资251亿元,建设年产180吨甲醇和7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平凉华泓汇金煤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为锋日前对话《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一个从业者的专业角度对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发展现状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煤化工政策涉嫌“摇摆不定”
《中国经营报》:国家为什么要对煤制烯烃项目进行升级示范,9大示范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王为锋: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是全球首套项目,在2006年就开始建设。这个项目主要起到技术示范的作用,当时环保部门并未对能效、耗水能指标作出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开始要求煤制烯烃项目进行升级示范,并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黑龙江双鸭山、河南鹤壁、陕西榆林、甘肃平凉、青海海西州等地布了9个点。
9个项目都承担了不同的示范任务。如甘肃平凉项目就承担了“高压水煤浆降压气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循环水闭式空冷”“废水零排放”四项技术的示范任务。
另外,升级示范项目,意味着要对能效、能耗、水耗、排放和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更严的指标考量,所以相关企业又要对工艺方案进行调整。在满足了这些指标之外,新建项目还要满足新的环评。
据了解,这9个项目全部“卡”在环评上,现在都没有拿到环评手续。
《中国经营报》:今年新《环保法》开始实施,这也被称作中国史上最严环保法。煤化工企业环评审批困难,是受到新《环保法》的影响吗?
王为锋: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以平凉煤制烯烃项目为例,早在2013年7月就已完成了除环评外的其他所有手续。现在新《环保法》明文规定,环评未审批之前,项目不能未批先建,如果动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企业很难保证什么时候能开工、投产。
环评拖得久,我觉得主要是国家对于煤化工产业政策“摇摆不定”。国家觉得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应该承担相关的示范作用,为后来的项目提供数据经验,所以环保标准要求更严格,但是这个环保标准到底是什么,现在又没有一个具体的文件出台。
煤化工项目基本上是“审核制”,审核的前提是需要环保有相应的标准。所以我认为,主要是新型煤化工的环保尺子太“软”,如果是一把“钢性”的尺子,一是一,二是二,达不到相关的要求就不能批准这个项目,企业也不会感到迷茫。
煤制烯烃仍有利润空间
《中国经营报》:原油价格也是煤化工产品一个主要的价格标杆。原油价格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跌,如何看待油价跌了一半之后,对煤化工行业产生的影响?
王为锋:新型煤化工涵盖的方向比较广,从主要的工艺上基本上可分为煤制油、煤制气和煤制烯烃,终端产品也不同。去年以来,煤制烯烃的产品如PP(聚丙烯)、PE(聚乙烯)的价格跌了17%,比起油价和气价跌幅小很多。
尽管油价暴跌,但煤制烯烃企业并不是马上进入“寒冬”,只是利润空间有所减少。此前,油价高导致油制烯烃成本高,长期处于微利状态,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开始盈利。但现在煤制烯烃的利润仍是几种工艺里最高的,利润也高于其他工艺。现在煤制烯烃比油制烯烃的利润仍高出了1000多元/吨,而2014年这一价格差在4000元/吨。
我们进行过测算,煤制烯烃的成本线约为国际油价维持在37美元/桶的水平。现在原油价约为60美元/桶,而从趋势看,油价下半年将很难出现去年那样的暴跌。
《中国经营报》:提及煤化工,就会和“高污染”“高耗水”联系起来,而且发展煤化工的一大制约就是水。煤化工发展必不可少,但该如何建立一个发展和环境友好的良性关系?
王为锋:西部缺水是一个整体概念,但不同地方又有不同。平凉的降雨量和陕西关中相当,并不缺水。我们在2015年5月已经获得了黄河委员会关于水权转换的审批,获得的用水指标比此前当地政府承诺的一半还少。
此前行业内有一个数据,生产一吨煤制烯烃耗水量为20吨。这个数据是不准确的。平凉项目的可研中水回收利用率为96%,通过中水再利用,可以将耗水量降低到13.5吨。
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而且要实现废水的零排放技术,平凉251亿元的投资项目,环保装置上的投资会占到12%,将近30亿元。
现在的问题是,煤化工升级示范项目要求高的技术指标,也要求高的环保标准,巨额的投资和风险都要由企业承担,这也是近两年包括央企在内的多家企业退出煤化工领域的原因。所以,我也呼吁新型煤化工的产业政策能够尽快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