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石油化工的“三烯”(乙烯、丙烯、丁二烯)及芳烃中的“三苯”(苯、甲苯、二甲苯)当量消费中,也有近一半需要进口。针对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发展新兴的煤化工产业、形成第二个支撑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支柱,可以加快我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发展以煤为原料的化工新路径,清洁制备烯烃、芳烃及含氧化合物等石化产品,在“十三五”时期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过去十多年里,国内煤化工的快速发展建立在高油价的基础上,而目前高油价时代的结束及经济增速的回落,均使得未来煤化工的发展产生变数,再加上日益严格的环境与水的要求,迫切需要对煤化工的发展建立起规范的发展路线图。
我们应首先明确,发展煤化工特别是煤制化学品及材料是我国未来必然的国家战略。虽然目前我国已成为风电国际最大、太阳能世界第二的可再生能源大国,但在可以预见的50年内,以石油、煤、天然气制化学品及材料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选择。科学有序发展煤化工,是我国化工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项。
目前我国有很好的煤化工专业队伍,几乎全世界所有可能的煤化工路线都在我国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并且绝大多数取得了不错的结果,比如煤制烯烃,目前在油价45美元/桶的条件下仍可盈利,创造了中国奇迹。但这种奇迹是市场驱动的,也没有充分反映环境、水等相关因素。规划不尽合理,没有国家战略设计与引导。特别是涉及核心的大型化工程技术,由于没有路线图及先期战略性研究积累,真正像ZSM-5、SAPO-34在原子分子层面的创新及MTG、MTO等在过程层面与概念上的中国自主创新还很少。此外,国家对煤化工系统性战略支持的计划与政策还不足。
我们还要考虑到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特点,规划并建立起适应煤化工发展的国家基础设施平台,如煤制甲醇由西部到东部的输送管网及相应物流条件还不完备,国家级的大型煤化工企业、研发工业中心及针对煤化工的污染研究与处理工程中心等还未建立。亚洲很多国家均面临与我国类似的人口、资源及市场需求,也是未来中国煤化工技术及装备出口的重要场所。针对这些战略性需求,理应有国家战略层面科技计划与路线图等设计。
目前,我国煤化工已较好地解决了煤制烯烃的技术和产业化问题,而煤制含芳烃单体如对苯二甲酸、双酚A、MDI、对苯二胺等还一直还没有突破,但恰恰这才是未来煤化工高端产业的基础。
洁净煤气化制甲醇国内外均有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但甲醇进一步转变成为芳烃工业化技术尚属空白。近期清华大学利用纳米结构分子筛催化剂,可使甲醇制芳烃的收率达到98%,并可通过改进催化剂实现二甲苯中90%为对二甲苯。2013年1月,清华大学和华电煤业集团完成了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并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工业试验基础上,华电煤业集团积极推进煤基甲醇制芳烃工业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百万吨级规模,目前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工艺包工作。从目前工程化经济效益评价来看,由煤生产对二甲苯比由石油路线生产每吨多出1000~2000元的效益,在西部地区,可实现在45美元/桶油价下盈利,而投资比同等规模的甲醇制烯烃低。在目前经济增速回落、企业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仅靠企业去承担煤制芳烃等大型示范项目的经济、技术与市场风险是不合理的,更需要有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