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严格的环保标准提高了化工行业的准入门槛的话,那作为新兴产业,现代煤化工的门槛绝对是行业里最高的——那就是‘零排放’。”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学院教授陈彬上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从近年来上马的多家现代煤化工项目单位了解到,早在2006年前后,国家发改委批复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前提条件,就是企业必须承诺“零排放”,否则项目就难以得到批复。因此,现代煤化工产业在环保上的门槛在各个行业可以说是最高的。
环保标准高于其他行业
●上项目先承诺“零排放”
●资源要实现百分百利用
●着重点放在废水达标处理
“一般行业达标排放即被视为环保达标,而现代煤化工从问世之时起,就被政府要求实现零排放。”一家大型煤化工公司环保总监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方面这可以被认为是对现代煤化工的“不公”;另一方面它也是政府保护和促进这个产业可持续发展设置的必要门槛。
“当初申报项目时,不承诺‘零排放’,项目就难获批,但如今项目建起来了,要真正达到‘零排放’,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位环保总监说。
行业专家向记者介绍,国家从一开始就要求现代煤化工 “零排放”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我国煤炭资源布局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生态系统相当脆弱,而现代煤化工项目则恰恰集中在这些区域。如果不以“零排放”作为要求,随着这些地区煤化工项目的增多,环境矛盾就会十分突出,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诟病也会更严厉,这反而会害了这个产业。
“所谓零排放,是指无限地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直至到零。”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国家要求现代煤化工“零排放”本没有错,就现有的技术水平而言,把“零排放”这个工业理想变为现实是有可能的,但投入会很高,高到企业甚至难以承受。
记者通过请教业内专家得知,零排放就其内容而言,一方面是要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得已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将其减少到零;另一方面是将不得已排放的废弃物充分治理并利用。就其过程来讲,是指将一种产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变为另一种产业的原料或燃料,从而通过循环利用使相关产业形成产业生态系统。从技术角度讲,在产业生产过程中,能量、能源、资源的转化都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资源转化为各种能量、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原材料转化为产品,都不可能实现100%的转化。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其损失的部分最终以水、气、声、渣、热等形式排入环境。
行业专家说,当前中国社会上谈论的零排放,主要是指废水的零排放。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就现代煤化工被要求“零排放”也听到一些不同声音。“我们把废水通过企业内部的环保设施处理,以达标的形式排放出去,并没有排出废水,你能说我们不是‘零排放’吗?”山东一家煤化工企业环保负责人这样反问记者。
陈彬说:“我理解的‘零排放’,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达标排放,只要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就实现了污水的‘零排放’。任何一个生命体都需要代谢功能,每一个化工企业好比一个生命体,也需要新陈代谢。‘零排放’不是不排放,是在工艺的处理或者其他什么手段处理之后,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完全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环保新规压力下隐存机遇
●能源资源国情支撑产业向好
●清洁高效是现实选择
●迷茫期后或将渐入佳境
环保压力这么大,还要不要搞煤化工?中国石化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煤化工产业是中国能源战略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现状和能源革命大背景所决定的。我们还是应该坚定看好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胡迁林认为,水资源和环境制约等问题是煤化工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与其他新兴产业起步一样,关键看我们如何对待。只要正视、不回避这些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还会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行业专家表示,我国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摆在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积极接受挑战,要么被淘汰出局。煤化工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先要实现企业环保的转型升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在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环评审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监管方面要求更加严格,对煤化工行业未来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北京火德恒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道向记者表示。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煤化工企业的环保压力将会更大。”王兴道分析认为。
但业内也有声音认为,环保政策的日趋严格,带给企业的不仅仅只是压力,也将包含许多机遇。
中国石油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冯连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明确提出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这些政策的出台,对煤制天然气在内的一些煤化工项目是绝对的利好消息。
胡迁林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防控的巨大压力,加快煤炭资源利用方式从传统粗放式向高效、清洁利用的转变迫在眉睫。而煤化工恰恰是实现煤炭高碳产业低碳发展的最为现实的途径之一。发展煤炭深加工和高效清洁转化产业是我国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胡迁林也提醒一些煤化工示范企业,要“在示范项目运行中找到提高产品经济性和解决节能节水与环境问题等的方案,探索出一条清洁、环保、高效率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路径。”
冯连勇对此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我国今后推广的清洁高效的新型煤化工,尽管不是降低污染的最佳选择,但却是最现实的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煤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污染源。中国现有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如何提高煤炭的清洁利用率成为降低污染的关键,而新型煤化工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目前新型煤化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以生产石油替代品为方向,可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兼具节能、环保、减排等特点。以煤制天然气为例,相比直接燃烧煤来说,天然气可减少污染,节能降耗。
“从这个角度来讲,环保新政对煤化工发展又是个难得的机遇。”冯连勇说。
王兴道分析称,目前我国煤化工行业处于一种迷茫期,政策面打压及部分产品方向的产能过剩问题无疑给了正在发展中的煤化工当头一棒。但是,随着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质烯烃等新兴行业有效运行,煤化工行业或渐入佳境。从政府调控和产业发展看,绿色环保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如何降低煤化工企业的污染和排放问题,已经成为煤化工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加紧攻关研究,找出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的实用方法,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冯连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