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制芳烃是继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之后的第五大产品。是以甲醇为原料,在双功能(酸性和脱氢)活性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脱氢、环化等步骤生产芳烃的过程。中国芳烃的年消耗量超过2000万吨,而芳烃97%以上来源于石油原料,煤制芳烃技术的成功开发,对中国石油化工原料替代具有重要意义。
有相关分析称,煤制芳烃现今面临着利好因素。一是国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全年PX表观需求量为1920万吨,年增长率近17%。二是PX产业发展获国家政策支持。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版《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新建对二甲苯(PX)项目无需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改由省级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核准。
除此之外,我国还已经分别掌握了固定床、流化床甲苯甲醇制PX和甲醇直接制PX等多项技术,且全部通过了中试或工业化运行验证,煤制芳烃整体技术世界领先。现阶段我国的煤制芳烃项目包括规划中的华电榆横的120万吨/年项目、2013年1月投产的华电榆横煤制芳烃工业试验项目、龙煤天泰10万吨/年的煤制芳烃项目。清华大学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表示,相对于煤制油和煤制气,煤制芳烃的前景更值得期待。
然而,据陕煤化集团副总工程师何迎庆介绍,如果仔细梳理煤制芳烃的各项技术,发现均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投资者很难长期获得良好收益。“比如,山西煤化所和赛鼎工程公司合作开发的固定床一步法甲醇制烃类技术,虽然具有能灵活生产芳烃与烯烃的优势,但因采用的是固定床,存在规模难放大、设备投资多、占地大、工艺流程长、催化剂需经常倒炉活化(或更换)等弊端。”
姚继峰亦不看好煤制芳烃的前景。他说道,煤制芳烃的经济性不如煤制烯烃。利用3吨甲醇,可以生产1吨的混合芳烃,也可以生产1吨的烯烃,但是二者的售价差额可达2000~3000元/吨。有专家解释,在石油价格高位运行、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国内PX货紧价扬等有利形势下,一旦国际石油价格继续下跌,国际PX价格下挫,则煤制芳烃的成本优势将会减弱,产业发展的道路将更加而漫长。
不过清华大学教授魏飞却表示,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煤制芳烃既是中国的无奈之举也是战略选择,又怎么能简单地以经济效益衡量其前景?至于说会否遭遇类似石油路线PX风波导致该技术难以推广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