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业内外的期待、审视甚至要求下,现代煤化工背上了一种略带理想化的环保理念——近零排放、零排放以及纯粹化的零排放,各种概念层出不穷。
从10年前煤化工刚刚起步时,“零排放”的问题就一直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些年,不少煤化工企业针对零排放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然而,业内始终对零排放持不同观点。
首先,从我国的资源禀赋上看,零排放,确实是一个伪命题。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匮乏、生态比较脆弱的中西部地区,有些地区没有多余的取水和排污指标。而现代煤化工项目集中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宁夏等省区。现代煤化工生产废水经过技术处理后,虽然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但因为项目多建设在西部地区,当地环境承载力差或没有纳污水体,生态环境仍不允许外排,这样导致废水零排放实际很难做到。综合分析,上马煤化工要有比较高的条件和门槛,并不是所有地区和企业都具备,盲目上马不仅对我国资源能源造成严重浪费,而且不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在技术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韩洪军认为,煤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五花八门,难以选择;运行效果不稳定,难以达标;没有受纳水体,难以“零排放”。南京工业大学教授余炎华表示,国内煤化工的废水处理没有成型的工艺,针对性、有效性不足,常用城市污水的处理工艺简单预处理,稀释生化、稀释排放,甚至偷排。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曲风臣也说道,要在工程中实现“零排放”,技术上还在探索阶段,特别是,各种技术之间的有效衔接存在很大难度。成本之高,也已经超过了企业在现阶段的承受能力。
对于“零排放”是否能够实现,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石化轻纺评估部副主任周学双发表了他的看法,“实验室中假想的企业确实可以实现‘零排放’,因为人类的污水处理技术已非常先进。但现实中,企业关注成本,污水处理必须做到技术和经济两方面都可行才行。因此,“零排放”在发达国家也并不受企业欢迎。发达国家环保界和工业界,更倾向于少排放,在成本和环保间找到平衡。发达国家仅有很少的项目真正实现了“零排放”,其往往位于环境十分敏感的地带如水源地等处,需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在我国,仅有河源电厂等极少数项目实现了“零排放”。而河源电厂由深圳、香港两方投资,位于内地供港饮用水水源地范围,客观上需要不惜代价。
据了解,尽管经过了近10年的探索,煤化工行业目前仍然没有一家企业的工程做到了“废水零排放”,且废水处理系统基本不能稳定运行并达到设计初衷,几乎均进行了多项改造。如神华的煤制油项目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多达15项,增加投资超一倍。
但同时,仍有一种支持煤化工“零排放”的观点存在:对于“零排放”,不能当成“伪命题”一棒打死,而应将其当成煤化工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加紧攻关研究,找出技术可靠、成本低廉的实用方法,为那些缺水地区和纳污指标紧缺的地区发展煤化工提供可靠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