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方面最近表示,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搁浅说法不实。但这个2005年就开始论证、2009年高调奠基的世界单体最大煤化工项目,至今仍未开工建设。事实上,近两年受资金、技术、市场、环保、国家政策以及国际能源格局变化影响,缓建甚至停建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不少。经过几年的狂热和躁动,我国煤化工产业正向理性回归。
目前,很多现代煤化工项目的建设进度远远落后于当初的规划。中国华电集团2010年计划建设的4个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迄今只有陕西榆横工业园区140万吨/年煤制甲醇一期60万吨/年甲醇装置建成投产,其余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褐煤热解多联产等3个煤化工项目均已缓建;2008~2010年,国电集团规划建设6个大型煤化工项目,却因“明显感受到搞煤化工在技术和管理上都比搞电力更难”,而开始对尚未实施的煤化工项目“反复讨论比选方案”;原计划2014年一季度投料试车的陕煤化与三峡总公司合作建设的全球首套DMTO-Ⅱ工业化示范装置——蒲城清洁能源化工公司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DMTO项目,投料试车日期已推迟至今年四季度;原计划2014年底项目中交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延安能化公司年产180万吨甲醇、60万吨MTO、40万吨轻油裂解等煤油气综合利用项目,依目前的进度,最早也要到2015年二季度才能实现中交……
有些建设项目则干脆停了下来。2011年4月25日开工建设的新疆宝泰隆煤化工公司1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现已停建;某大型能源企业此前在陕西榆林规划建设的年产240万吨甲醇、80万吨MTO一揽子项目现已取消……
粗略统计,若以2008~2011年的规划作参考,截至今年4月底,按期实施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不足原规划的20%,缓建项目占比约60%,另有20%规划项目事实上已停建。仅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贵州、山东8省区“爽约”的煤化工项目金额就超过4000亿元。
虽然现代煤化工项目“爽约”的理由各有不同,但最根本、最直接的原因无外乎投资主体资金紧张,或对项目前景的信心有所动摇。
一方面,近几年进行工业化示范的现代煤化工项目中,除神华包头煤制烯烃、伊泰及潞安煤间接制油等少数项目取得较好收益外,其余几个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其中,通辽金煤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大唐克旗13.3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大唐多伦46万吨/年MTP等示范项目甚至给企业带来了较大亏损,从而动摇了一些企业对现代煤化工盈利能力的信心。他们担心:在目前煤炭价格持续走低、各项环保要求尚不十分严格,尤其是碳税尚未加征的情况下,这些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多方关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尚且无法盈利,后期随着水价、资源税的抬高,碳税的征收,投资巨大、融资成本高企的现代煤化工项目还能盈利吗?
另一方面,多年来煤化工之所以“高烧不退”,固然与地方政府追求GDP、鼓励上马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煤化工项目有关,但背后的推手还是前些年煤炭行业风光无限,利润丰厚的煤炭企业(或其他拥有煤炭资源的企业)纷纷斥巨资进军煤化工,以期实现对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利润的通吃。但自2012年上半年煤炭市场遭遇滑铁卢式的下跌后,作为煤化工项目投资主力的煤炭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一些企业甚至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因此不得不压缩投资规模,缓建甚至停建此前雄心勃勃规划的项目。
与此同时,北美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取得成功,不仅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促使政府、银行、学术界、企业重新审视煤化工尤其是现代煤化工未来的竞争力——如果中国页岩气开发取得了美国式的成功,天然气供应变得充足甚至过剩,打压其价格理性回归,现在看来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的现代煤化工项目,还能抗衡届时的油气化工吗?2011年以来,众多能源化工项目重新向北美聚集,北美油气化工产品竞争力再次跃居全球的前列,就已经显露出趋势逆转的端倪。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新一届政府一再明确“底线思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为控制通胀、防范金融与财政风险实施稳健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今后再出台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很小,使得全社会流动性不再像以前那么充裕,信贷投放节奏放缓,银行对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与投资回收期长,且存在技术市场与环境风险的现代煤化工项目的放贷更趋谨慎甚至从严,对此类项目的建设无异于釜底抽薪。
由于上述因素将长期存在,因此,以资金密集、技术密集、资源密集为特征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可能很难再受到地方政府、银行、企业像以往那样的追捧,其“退烧”将难以避免且才刚刚开始。
只有挤掉了不应有的水分,摒弃投机、浮躁、冒进的心态,现代煤化工才有可能迎来科学理性、稳健持续的发展。从这个意义来讲,众多现代煤化工项目的“爽约”和由此引发的行业阵痛,未必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