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标准,这家煤化工企业气就不打一处来:由于制造、安装验收标准不完善,设备材料强度不达标、耐腐蚀性差,有的设备只用了两三年就出现严重故障,光格栅除污机就已经更新了20台,大修了3台。
这家吃了标准大亏的企业并不是个案。在煤化工设备领域,标准缺失或标准混乱已成为普遍问题,极大了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
标准制定落后于项目上马
近年来,现代煤化工以大上之势在中国全面铺开,很快成为一个各地追捧的产业。这就给标准的制定提出了很高要求,要快定快修快落实。但可惜的是,相关部门对标准的及时制定比之上项目的热情大为减少。
2011年,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意味着煤化工行业准入将更趋严格。但在煤化工设备市场管理上,却语焉不详,而关于标准的问题,几乎没有涉及,有所疏漏。
2011年,国家能源局批复成立包括煤制燃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内的21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年末,国家能源局向相关行业发出了“关于征集2012年能源领域煤制燃料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通知”。但据了解,这项工作进展很慢。目前,煤化工项目设计及选材大都没有标准可依,超大规格管道、阀门、设备等标准规范缺失,至今还未得到完善。许多企业都是参照其他标准,边摸索、边设计、边施工,这就使煤化工项目因设计、选材不合理造成的安全隐患比较隐蔽,而这些隐患在设备投用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预防事故发生。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指出,“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技术也在进步,但标准仍然大片空白,亟需相关部门重视。”
设备领域有大片标准空白
焦炉烟道气余热回收技术是一项既有节能效益又有环保效益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享受国家节能奖励及税收优惠,因而产业发展迅速。一些节能技术服务公司及余热锅炉厂家纷纷加入到这一行业中,希望在焦化烟气余热利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但由于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化换热件及配套装备,焦化行业间缺少产品的认同,企业采购余热回收设备时难以选择,造成了余热回收装置材料、工艺相差很大。有的设备投产不到1年即放弃使用,造成了极大浪费。因此,标准问题已成为焦化行业烟气余热回收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水处理行业,由于该行业设备总体水平偏低,一些标准由于迁就部分设备的制造能力,定得非常宽松,使得该行业的许多设备表面上达标,实际上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反而造成资源浪费,还阻碍了技术创新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大部分企业都是以销定产,生产不连续,标准滞后,造成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有些小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导致产品质量低劣,使用时容易出现故障,造成运营成本增加,大量治污资金浪费。
气化炉是煤化工产业领域的关键性核心设备。随着国家和企业不断地加大了对煤气化技术研发的投入,我国已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化技术和装备。但由于气化炉的特殊工作环境,其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要具备较高的标准,而目前国内的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缺乏必要的安全技术标准,因此国内的原材料及零部件质量根本无法达到要求。
有业内人士指出,越是煤化工关键设备,标准缺失的问题越严重。
“各庄有各庄的高招”
按照国外惯例,通常每隔5年要对工业标准进行重新审订或修订。而越是制定时间长的标准越应被审订或修订。因为这类标准很难发挥在市场准入的法律作用,同时阻碍了新标准的制定。煤化工设备已在中国大面积投入使用,但从国家层面,没有为煤化工设备行业建立起完整的标准体系,企业在国内无法找到大量技术数据和指标,只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国外标准、产品样本,完全缺乏在中国运行的科学考证。结果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各家搞各家的,标准扯皮及标准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设备企业不经过技术研究、市场调研,干脆就以模仿和侵犯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方式,照葫芦画瓢地加工设备,然后就堂而皇之地打入煤化工市场。
从行业管理的角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为制定、审订、修订标准,规范市场而存在的。但这个机构首先面临的任务是自己养活自己,而科学制定相关标准的主业只能往后放。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标委会主任周长和称:“完成一个标准才4000~5000元,根本养不活自己,又怎么组织邀请专家评定标准呢?目前,面对市场混乱,标委会有心无力,缺少国家的重视,除非有企业牵头,标委会很难支撑标准评定。”据了解,一些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干脆将责任当成权利,利用特有的权利为自己实现盈利,还有的干脆出售标准起草权给一些在行业内不具备领导能力的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