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煤化工大国,包括煤炭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等技术相继问世,其中一些已经产业化。我国煤化工的技术创新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近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煤化工技术创新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投入不足。相关资料显示,目前科技进步对煤化工增长的贡献率为35%,长期以来煤化工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大规模增加资金和劳动投入。生产企业、大专院校、研发机构挂钩还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机制,发展后劲不足。企业仅仅是为了维持生产,技术开发经费总额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较低,煤化工科技投入仅占企业销售额的0.6%~0.8%。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煤化工技术经费的投入和产出比失调,资金投进去了却鲜有成果。
第二,缺乏宽容失败的机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和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认为,技术创新带有偶然性和风险,特别是化学,千变万化,如果让10个科学家来做就能做出10个结果来。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技术创新可能失败。可是,我国缺乏相应的宽容失败的机制。以煤化工的技术研发为例,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的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的即使猛做也出不了结果。但一些研究人员即使发现最初的研究方向出现偏差了,仍然舍不得放弃,因为谁也不愿意这项科研工作在自己手里终结。上述业内人士补充说,技术研发前期往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如果宣布失败,跟谁都不好交代。
第三,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障。“尽管我国对技术创新的成果法律法规很多,比如《中国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也有促进科技进步的奖励措施,但都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刘中民说。
据了解,201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在“重点领域技术发展方向”中提出,煤制烯烃技术、煤制乙二醇技术、先进煤气化技术、大型粉煤气化技术、褐煤高效洁净综合利用技术、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属于化工领域技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