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集团走过了一条省外扩张又兜转回晋的化工“飞盘”扩张之路。在行业凋敝的背景下,眼下其正面临资源整合的艰难之路。
山西阳泉煤业集团快速聚集的化工产业正引发企业内部的深刻变革。2012年,阳煤集团的化工产业完成销售收入425亿元,远远超过煤炭业务的收入,成为阳煤集团第一大产业。
在阳煤集团总部大门口,“开疆拓土,强煤强化”八个镏金大字清晰可见,无不透露着阳煤集团的勃勃雄心。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阳煤集团在原有三维集团和新建氯碱化工的基础上,开始在河北、山东、新疆等地通过资本运作、兼并重组的方式,将当地多家大型化工企业收入囊中,构建了庞大的化工版块。
目前,在阳煤集团上市的4家下属企业中,化工占了3家。其中包括太化股份,三维股份和阳煤化工。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阳煤化工产业将实现年转化煤炭2000万吨,化工产品实物产能达到2200万吨,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建成中国最大最强的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如此庞大的体量,在国内化工领域并不多见。但在当前煤化工并不景气的环境下,阳煤走过了一条省外扩张又兜转回晋的“飞盘”扩张之路,而能否尽快整合、消纳这些资产,避免陷入煤化工泥沼,是眼下阳煤的艰巨任务。
阳煤集团董事长赵石平此前也曾提出,企业兼并重组需要高度重视文化融合,它是决定兼并重组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可否认的是,阳煤集团所属的化工企业,分布有不同的省份包括职工、企业高层以及企业自身的文化都不尽相同,整合不仅要面对资产,而且要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
在阳煤集团的公司构架中,各化工公司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交错的问题。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发展化工产业,阳煤集团还专门成立了阳泉煤业化工产业管理局。根据上市公司的特点和优势,经过一系列的重新组合,逐渐将各上市公司分工捋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