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领导牵头,组成了几个调研小组,对内蒙古、河南、陕西等地化工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8月初,联合会在京组织召开了石化产业发展突出问题调研汇报会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研讨会。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和研讨会上,煤化工产能过剩问题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传统煤化工未走出过剩怪圈
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4种产品。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已经是“历史遗留问题”。在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认为“电石和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的势头逐渐显现,同时一些地区以牺牲资源为代价,大举招商引资,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不合理”。这是国家层面对煤化工产能过剩做出的第一次预警。记者查阅了当年的数据:2005年底我国电石生产能力是当年产量的2倍,焦炭生产能力高出国内市场需求7000多万吨。
为了解决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问题,国家可谓费尽苦心。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指明确指出:坚决遏制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积极引导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今后3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煤化工项目。当年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煤化工与钢铁、水泥等六大行业一起,被列入需要重点加强指导的行业。当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再次重申:今后3年停止审批、建设单纯扩大产能或者不符合准入的焦炭、电石项目,对合成氨和甲醇项目实施上大压小、产能置换,加强土地、环保、金融等方面的监管,坚决杜绝违规项目建设。
但如此的三令五申竟没有奏效。几年过去了。传统煤化工仍然没有走出产能过剩怪圈。今年年初,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2012年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和2013年预测报告》透露:“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纯碱、电石、甲醇、聚氯乙烯、磷肥等产品价格长期在历史低位徘徊。”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6730万吨,甲醇产量约3129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6.6%;全国焦炭产能约6亿吨,产量4.43亿吨,产能利用率为73.8%;电石产能约3230万吨,产量1869万吨(国家统计局),产能利用率为57.9%。煤化工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均在70%左右。
现代煤化工过剩风险依稀可见
现代煤化工包括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等。
政府似乎预感到新型煤化工也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所以,在2009年12月29日的“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第四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对现代煤化工提出警告:对于现代煤化工项目,今后3年原则上不再安排新的试点。
但实际上,“新的试点”仍旧层出不穷。尽管至今为止绝大部分现代煤化工项目还没有生产出合格产品,但在项目规划上,除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两个能源类产品外,其他现代煤化工产品的产能已经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忧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委会秘书长胡迁林对国内在建或将建的现代煤化工产能做了一个统计:截至7月底,煤制烯烃在建项目27个,产能是1539万吨,拟建项目26个,产能2000万吨;煤制乙二醇在建项目10个,产能是175万吨,规划项目13个,产能424万吨;煤制天然气拟建项目59个,产能是2633亿立方米。他认为,如果这些项目都投产,那么这些产品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风险。
2012年德勤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煤制烯烃行业报告》印证了胡迁林的判断。该报告称,至少还有710万吨/年的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产能正在规划、启动建设或等待获批。考虑到进口烯烃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德勤预计,到2015年年末,中国烯烃的年产能至少可以达到5600万吨,相比需求的5000万吨要过剩10%。
煤制乙二醇是另一个引发产能过剩危机的产品。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李奋明分析,预计到2015年,国内乙二醇需求为1200~1300万吨之间,而届时国内的乙二醇的国内产能约达500~600万吨。尽管从数据来看,我国乙二醇还有超过50%的缺口,但问题是,这个缺口就像一块不大的肥肉一样,将面临着国内煤制乙二醇、国内石油路线乙二醇和中东进口乙二醇三方争抢。特别是中东进口乙二醇,成本低、低格低,非常具有竞争力。长期以来,一直强势进口,压得国内乙二醇喘不过气来。李奋明介绍,目前国内乙二醇的市场价格区间从7200元/吨~7600元/吨不等,中东利用石油伴生气(主要是乙烷)制乙二醇,到中国华东地区的完全成本,包括运费、关税等,约6000元/吨;国内石油制乙二醇,仅成本就超过了8000元/吨,完全不具备市场竞争力;而西北产煤地区为主的国内煤制乙二醇,以目前煤价200元/吨、油价100美元/桶来计算,煤制乙二醇总成本在5500元/吨左右,运到华东市场后成本约为6300元/吨~6500元/吨。另外,还有一些像河南、安徽等地区靠外地购煤生产乙二醇,他们的项目还没有实现连续、稳定的生产,因此还谈不上成本价格。煤制乙二醇若没有绝对的价格优势,必然难有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那么多企业热衷于上马煤制乙二醇,估计到2015年煤制乙二醇产能将超过500万吨,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全行业将面临痛苦调整考验
产能过剩的影响现实而又深远。
首先,项目开工率不足。河南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主任刘立新为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2年底,河南省甲醇、合成氨开工率分别为23.4%和46.3%,而上年同期甲醇的开工率约为34%,合成氨的为48%,甲醇开工率有大幅度的下降。
其次,企业利润大大缩水。陕西神木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内部员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这几年公司的年产能一直保持在60万吨,但甲醇的价格却连连下跌,如今已从3年前4000多元/吨,下降到了2100多元/吨。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展部主任乔法兴表示,山东煤化工产业正面临大幅度过剩,产品卖不出去,企业日子不好过。根据易贸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7月4日,国内甲醇平均生产利润约在14元/吨,相较6月初123元/吨再度大幅缩水88.6%。
还有,项目建设速度放缓。一组数据显示,陕西省原计划2014年全部投产的24个重点能源化工项目,即便到了2015年,也将只有不超过12个项目投产。有人对陕西、内蒙古、辽宁等地部分煤化工项目做了粗略的统计,这些地方煤化工“爽约”项目总额超过3500亿元。刘立新表示,河南一些煤化工项目已经搁置或放缓建设进度。他表示,“大家都不敢对这个市场进行判断,因为近年来市场变化几乎没有规律可行。”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固疾。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分析指出,以往,中国经济总体上处于高增长扩张期,而且这种高增长是一波接着一波的,前期过剩的生产能力会被后面的经济扩张消化掉。所以前几年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并没有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经济环境不太好,外部需求在萎缩,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产能过剩的形势异常严峻。如果以后没有新的经济扩张了,这个问题就会非常尖锐,我们的企业将会面临很大的考验。
这番话,点出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紧迫性。因为新一届政府已经表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高增长扩张期”或很难再出现。也许,产能过剩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