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益恶化的环境,让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近70%的煤炭成为整顿对象。
继今年6月国务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后,由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能源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完成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修订结束,并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即将正式出台。在实施细则中,削减煤炭毫无悬念地成为大气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各省市区也先后出台规划,将控制煤炭消耗总量纳入其中。
在化工大省江苏,其大型化工企业集中的南京市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南京市“十二五”期间控制能耗和煤炭消耗总量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控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并硬性规定:从现在起,“十二五”期间一律不再批准新建增加用煤量的项目,以2011年为基数,逐一核定煤炭消耗量,限定原煤使用总量,除市政府监测的几个主要化工园区外,其他区域严格限制新上煤化工等项目。
在另一个化工大省山东,《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日前正式实施。规划要求,力争到2015年底实现煤炭消费总量“不增反降”的历史性转折。到2020年,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从目前的76%降到60%左右。
《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也将推出。根据此方案,预计未来5年总共将削减4000万吨煤炭消费。
北京、吉林长春等也陆续出台了控煤规划。
……
有人分析,“控煤”,将成为中国继“减排”之后,又一个更为具体的环保指标。
那么,对以煤为原料的煤化工行业来说,“控煤”意味着什么?
与发展方向不违背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实施“控煤”,是迫不得已的现实选择。道理很明白:在现阶段,对生存来说,对社会稳定来说,再高的GDP,也不如蓝天白云重要。实施“控煤”,就是要改变以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而这一目的,与中国发展煤化工的目的不谋而合。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煤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迁林认为:“降低煤炭作为一次能源的消耗比重将是未来国家的发展趋势。它将引导我国煤炭如何利用。如山东提出的‘到2020年使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重从目前的76%降到60%左右’,这是整个规划的核心。这个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煤炭清洁利用。这对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是有利的。煤炭作为我国的优势资源,减少它并不代表不用它,煤炭今后的发展则需要提高煤炭的转化率、进行煤炭的深加工。而煤炭的深加工便意味着不能将煤炭作为一次能源来使用,应去延伸煤炭的产业链。现代煤化工则是煤炭洁净高效转化的最有效方式。所以,‘控煤’并不是不上现代煤化工项目。”
传统煤化工企业也从积极方面理解“控煤”。河北阳煤正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金成说:“看起来,对于无论是在转化率、技术以及环保方面都差于现代煤化工的传统煤化工来说,实施‘控煤’影响是不利的,但仔细想,到底是对哪种传统煤化工不利?我认为,行业内,在环保、技术等方面处于前列的企业,应该更欢迎国家对节能减排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所以,通过煤炭减控政策的引导,可以达到淘汰一批粗放的、污染严重企业的目的。”
惠生(南京)清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南京为数不多的煤化工企业。公司总裁刘洪钧告诉记者:“此次政策的出台主要是针对作为燃料所消耗的煤炭,而不是针对作为原料使用的煤炭。作为现代煤化工企业,整个煤炭的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对煤尘,还是对其他污染物的控制,都是比较好的。所以,南京市政府对于既有的煤化工项目,并没有提出控制项目煤炭用量的要求,不是完全的‘一刀切’。”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翟明华认为,“控煤”的提出,使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更明确了,“促使山东能源集团将重点发展以现代煤化工为主体的化工产业体系,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技术基础和市场基础,以市场需求量大的现代煤化工产品为主攻方向,深化发展煤焦化,重点发展煤制天然气,优化发展煤制烯烃,控制发展煤制醇醚,纵向和横向拓展产业链,形成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工业生产模式,确保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翟明华介绍,为了配合“控煤”,山东能源集团提出了“绿煤战略”。所谓“绿煤战略”,其核心目标是把黑色煤炭做成绿色能源,主要措施是做好黑色煤炭的绿色开采、绿色加工、绿色利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中,在绿色利用方面,山东能源集团将积极推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促进煤的高效清洁利用。企业规划在新疆、内蒙古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一批煤制天然气、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低阶煤的高效综合利用等一批项目,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能源产品,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缓解煤炭产能与市场的矛盾,同时实现资源价值提升,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
对原料供应影响不大
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当原料煤炭总量被控制使用时,会不会对煤化工企业的用煤产生影响?
据大宗商品平台金银岛某位分析师介绍,近年来,随着煤化工项目不断上马,煤化工行业用煤数量逐年递增。2011年煤化工项目年耗煤量在3亿吨左右,根据新增装置的产能计算,2012年煤化工项目煤炭消耗量在7亿~9亿吨。
然而,据记者了解,作为煤化工重点发展地区的内蒙古、新疆、陕西、宁夏等地,目前并没有出台控制煤炭用量的计划。
内蒙古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柳华民分析,煤炭减控至少不会影响到既有煤化工项目本身的煤炭供应总量。“根据煤种不同,煤化工项目本身耗煤多少都是有设计规划的。以40亿方/年煤制气项目为例,其每年大概耗费原料煤2300万吨。而这个量是不能减少的。一旦减少,便无法达到项目产量的设计值,项目本身满负荷生产才可以有最好的效益。所以,所有按设计完成并正常运行的煤化工项目,都不会减少原料总量。”
从煤炭市场供应的实际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以来,我国年平均增加煤炭产能4亿吨,产能建设超前。特别是目前我国国内煤炭市场整体不景气,市场供大于求。所以,“控煤”完全不会影响到煤化工项目的用煤情况。
靠技改积极适应“控煤”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控煤”虽然对既有煤化工项目的用煤总量方面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对煤化工产品单耗方面却影响较大。这势必会促使煤化工企业加快技改。
记者了解到,煤化工企业普遍都在做积极调整,以适应“控煤”的大气候。同时,还会从下游做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降低万元GDP的能源消耗。
刘洪钧表示,南京执行“控煤”政策确实比较严格,新上的煤化工项目原则上是不再批了。对既有煤化工项目所生产出的产品,在单耗上也做出了要求,即比照行业较先进的产品单耗去考核。“减少煤炭原料实际上就是在减少项目的产量,而企业大规模的经济生产又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所以在煤炭消耗总量是相对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控制的是,尽量降低煤化工单位产品对煤炭资源的消耗,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下一步,惠生将对发展规划做出调整,进一步发展煤炭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产值,而不是大规模去扩张。公司还将进一步推动升级改造和节能降耗。在产品单耗控制上,需要区分是从产品的吨位上,还是从产品的附加值去考虑。通过技术改造的摸索,改进气化炉,比如使得炉子热效率提高、制气效率提高,从而达到单位产品耗煤量减少,这是可以实现的。”刘洪钧说。
据刘洪钧介绍,惠生(南京)的很多项目将会与石油化工相配套,让项目的原料更多地使用原油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石油焦,特别是高硫石油焦,将其制成氢气后,返回给炼厂,实现循环利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将煤化工技术与石油化工技术在源头上实现结合,在原料和产品上互为供应。
“现在,内蒙古煤化工企业普遍重视单位产品的煤炭消耗量。”柳华民告诉记者,“以煤制油项目为例。原先是耗费4吨~5吨煤才可制出1吨油品,通过技术改造,神华集团目前的数据是3吨半。成本上减少,竞争力便提高了。”
在一些偏远地区,节能性成为新上煤化工项目的要义。由贵州赤天化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贵州省最大煤化工项目——金赤煤化工,于2012年1月建成投产。经过技术攻关,近日传出了好消息:吨尿素煤耗取得突破性成效,每吨合成氨的耗煤量降低了30%,每小时节约高压蒸汽能30吨,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山东上了那么多化工项目,化工只要是在发展,煤炭消耗的绝对量便不会减少。只能说从产品节能减排单耗上的指标可以下降。”山东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规划发展处处长李文峰说。据介绍,面对激烈的化肥市场竞争,山东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对原来老装置开展节能降耗改造。通过实施型煤掺烧、蒸汽梯级利用、采用醇烷化工艺、选用先进节能的大型压缩机、蒸发冷却器等一系列改造,合成氨综合能耗降低了10%。“十一五”以来,鲁西化工集团在化肥生产上实施的重要技改项目有200多项,去除投资成本为企业增效8500万元。数据显示,2012年鲁西化工集团合成氨综合能耗1339千克标准煤/吨。
而在化肥行业中,连续第二年获得无烟块煤合成氨生产企业能效领跑者称号的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它目前能耗水平是:合成氨综合能耗1107.07千克标准煤/吨、耗电1076.27千瓦时/吨。
“阳煤正元化工集团的做法是: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尽量在现有基础上,降低能耗和降低排放。如果企业的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则相信国家不会对企业施加什么压力。同时,我们将集中一部分投资,上马更加清洁高效的煤化工项目。”刘金成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