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新疆伊犁庆华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当天产出的煤制天然气进入西气东输管网。
无独有偶,由中国石化和新疆共同出资注册的中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日前在乌鲁木齐市高新区开工建设管理和科研基地,这一基地将成为准东8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的“神经中枢”。
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如火如荼,正逐渐走上快速推进的轨道。
天然气市场缺口巨大
“气荒”早不陌生。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然气消费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必需品,由于我国天然气供应不足,近几年冬季都爆发了天然气紧张的局势。
和2011年相比,2012年我国天然气产量1077亿立方米,增长6.5%,天然气进口量(含液化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表观消费量1471亿立方米,增长13%;对外依存度达到28.9%。
今年前5个月,我国天然气产量4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进口天然气(含液化天然气)约合212亿立方米,增长30.1%。
《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300亿立方米,到时进口量近800亿立方米。《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天然气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3%。
快速增长的天然气使用量让石油路线产天然气负担过重,煤制天然气可成为有效补充。
从煤化工角度看,在煤炭的各种清洁转化利用方式中,煤制天然气的转化能量效率是唯一超过50%的利用方式。
而且,煤制天然气单位热值水耗相当于煤制油的1/2,相当于煤制甲醇、二甲醚的1/4。煤制天然气项目与其他煤化工项目比较,耗水量较低,这对于我国西部缺水富煤地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条件。
在国内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量迅速增长的今天,发展煤制天然气比其他煤化工路线更具特殊意义。
多个煤制天然气项目上马
新疆庆华55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是新疆首个获得国家核准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该项目也是国内民营企业中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示范项目。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许忠表示:“随着一期工程的投产,庆华正在加快二期工程的设计、招标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而中石化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将在国内最大的整装煤田——准东建设两座年产1500万吨的煤矿和1套8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装置,总投资700亿元,计划2017年投产,主产品天然气将通过配套建设的新粤浙输气管道送出,刚刚开工的基地将建成集规划、管理、调度、科研、培训等为一体的总部基地。
但从行业发展进程来看,目前则仍处于前期示范阶段,大规模商业化运营仍然任重而道远。ICIS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立项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计64个,合计总年产能2309亿立方米,但是只有15个获得核准。
在国家发改委已审批的煤制天然气项目中,大唐克什克腾项目已经成功产气。
目前,投资313亿元的大唐国际克什克腾4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一期工程已具备生产能力,二期工程设备安装基本完成,预计2013年9月30日投产供气。
示范项目是政策制定参考依据
国务院2009年5月正式发布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在关于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中提到——“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及煤制天然气的重要性。
但随着我国煤化工出现投资过热迹象,国家对煤制天然气等新型煤化工项目出台了一些限制政策。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在国家出台明确的产业政策之前,煤制天然气及配套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核准,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强项目管理,不得擅自核准或备案煤制天然气项目”。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明确规定包括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在内的新型煤化工项目被禁止。
直到2012年底,为了缓解煤炭企业经营压力,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编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通过,预示着冰封近5年的煤化工政策逐步解冻,自2013年3月起,相关部门对煤化工规划的审批部分放开。
针对政策的变化,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政府和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将在9月23日~25日举办2013年煤制天然气战略发展高层论坛,解读我国发展煤制天然气的战略统筹布局及产业政策趋势。
煤制天然气是资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建设需要的外部配套支持条件较多,不仅涉及煤炭开采与转化、水资源保障、技术的集成与优化,而且要配套建设天然气管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在国家能源规划指导下统筹考虑、合理布局。
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的运行情况是未来政策走势的关键,示范项目的经济性、环保性、产业拉动等将为后续国家对于煤制天然气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企业而言,抓住国家政策动向与产业发展思路,才能避免盲目投资,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中国石化报炼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