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化工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产业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技术突破。但重复研究,开发设计与应用分离,缺少分工、协作,各自为战的单打独斗模式却拖了煤化工技术开发的后腿,阻碍了煤化工产业的技术进步。
据笔者调查,当前宣称能生产煤制烯烃催化剂的国内企业有4家,进行煤制乙二醇技术开发的科研院校(公司)、设计院有10家。虽然多家单位均已宣称开发出煤制乙二醇催化剂,但普遍存在寿命短、贵金属组分含量高、反应过程中热点控制难等问题。国内还没有一套煤制乙二醇装置达到长周期、满负荷、安全、稳定运行的状态。
煤分质利用是煤化工的方向,但是副产的占整个反应产物60%~90%的半焦,选择什么样的气化炉进行经济、有效的气化,还是个难题。其他像聚甲醛改性研究、甲醇蛋白、煤制芳烃、煤制混合醇、低阶煤分质利用等技术开发,也普遍存在重复研究,催化剂开发、工程设计特别是市场应用相互分离,缺少分工与协作,过程研究及工程化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相互严格保密的问题。不少研究团队都想独自尽快抢占市场,结果由于技术不成熟,实际上都没能真正占领市场。
煤化工是技术密集的行业,一项技术要实现工程化,需要解决工艺、工程、设备、控制系统、材料、“三废”等诸多难题,需要科研单位、设计单位、设备制造、煤化工企业配套协调、协作攻关。
在最近召开的低阶煤分质梯级利用技术论坛上,专家呼吁,在低阶煤分质转化技术还未成熟之前,要进一步加强联合攻关,加大新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系统集成的水平,促进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和技术工艺的配套协调。
解决煤化工技术开发中的难题,单打独斗是难成大业的,唯有各个团队紧密合作,博取各家专长,集体学习、集体讨论、集体攻关,以项目为纽带,开展“集群式研究”,突破学科分割,形成协同优势,把方方面面的人才凝聚起来、力量调动起来,才能尽快解决难题,加快煤化工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要打破新技术开发各自为战的僵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是一条好路子。在德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联盟在科技进步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他们的创新联盟有独立法人地位,有制度章程、决策班子、管理班子、经费预算、全职雇员等完整的运营体系。近几年,国内煤化工行业虽然组建了几个产业联盟,但其结构较为松散,产学研结合度不高,作用尚难以发挥。解决好风险和利益这两个关键的问题,国内煤化工创新联盟才能真正集中力量,通过“集体会诊”解决煤化工新技术开发中的难点问题。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讲究团队合作的时代,走联合攻关、“集体会诊”的新路,煤化工产业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