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罩神华集团头顶的“黄河污染”阴霾尚未彻底散去,旗下百万千瓦电厂又再度被环保部勒令叫停,这家煤炭央企“大鳄”的环保之踵仍在风口浪尖徘徊。
在近期环保部公布的数份通知公告中,神华集团下属位于安徽的安庆电厂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被责令整改。
环保部指出,经调查核实,安庆电厂二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于2012年12月擅自开工建设,这一事实有安徽省环保厅、安庆市环保局的相关笔录为证。而对于安庆电厂二期所存在的未批先建问题,环保部责令其扩建项目停止建设,在通过其环评批复之前,不得擅自恢复建设。
这是继今年年初环保部对神华集团下属公司开出今年首张罚单后的又一惩罚,针对监管部门的这一纸禁令,神华集团新闻宣传部主管秦立宁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接到集团安全环保部就这一项目被叫停的官方回应。
但对于持续几个月来围绕神华集团环保问题而引起的舆论热点,秦立宁称,作为央企安全环保始终是集团内部会议中屡次强调的内容之一,而对于的确存在的管理运营漏洞,集团层面也将直面问题,尽快整改。
“对于安庆电厂的问题,环保部已经做出了判罚,我们会根据环保部要求积极推进整改。”秦立宁说。
“双面”神华
对于中国最大的煤炭巨头神华集团来说,其千亿营业收入背后,来自环保层面的压力则始终是其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而在此前的数年里,神华集团也多次表态,将不断健全完善节能环保统计体系。
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压之下,2012年10月,神华集团与环保部签订了《神华集团公司“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这是继环保部与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签署相似文件后的第9张央企环保减排责任状。
但神华集团在现实生产中的境况却似乎与其多次宣扬的环保理念不相匹配。在此次安庆电厂二期被环保部叫停之前,将神华集团推向舆论漩涡的则无疑是今年年初环保部对其投资170亿真金白银打造的全球最大煤制烯烃项目,这个位于包头的煤化工项目被环保部以违反“三同时”(环保设施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而被勒令叫停,并处以10万元罚款。
这一被指污染黄河的污染源也一时间将神华集团推至“暴风眼”,但神华集团内部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内蒙古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的废水、废气、噪声、污染总量控制数据均为达标。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不在神华的下属公司。”上述人士说。
但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包头煤化工项目运营后,地方政府配套的排污管线却未能及时投入使用,而在2011年6月之前,近一年时间内为确保煤化工项目试车进度,包头分公司则直接将污水排入了黄河之中。
事实上,包头煤化工项目的污染似乎还仅仅是神华集团下属公司环保问题的一个缩影。
本报记者从公共环境研究中心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2年,神华集团下属公司存在不同环保问题的就多达7家,其中新疆乌鲁木齐市环保局曾立案,神华新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煤矸石热电厂配套建设的两套污染源自动检测设备,未经验收却已投入使用。
而就在神华集团与环保部签署责任状后仅两个月,北京市环保局也对其神华国华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热电分公司做出了违法公示,称其燃煤锅炉脱硫装置未能正常运行。
除此以外,在环保机构统计的全国企业污染地图中,神华集团下属公司中包括宁夏分公司、神华宁煤集团灵新煤矿在内的多家公司也均在“黑名单”之列,分别存在氮氧化物排放不达标、化学需氧量不达标、违反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等诸多问题。
脱节的监管
即便环保部一改往日温和形象,屡屡对央企开出“整改令”,但多名环保产业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相比于中央企业的强势话语权,环保部在进行监管时仍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
“整个环保部加起来也就300来号工作人员,无论是从人力还是行政话语权上都难以对全国环境保护和治理进行系统有序的监管。”一名从事脱硫脱硝业务的人士说。
而除环保部尚难充分发挥监管权外,国内企业在环评、审查、应对相关部门检查等环节“走过场”的现象也同样是导致后续污染问题频发的另一关键因素。
本报记者了解到,多数情况下,即便环保部在项目审查环节严格执行,但在环评公示后,来自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的“游说”压力也将接踵而至,“以前如果环保部对项目否定后,可能是市长出面协调,现在政策严厉后,可能就是省长出面了,但结果都一样,无非就是要求环保部能开绿灯放行。”
而除了在监管层面存在脱节现象外,企业内部的管理脱节也同样明显。
接近环保部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即便神华集团高层在内部会议中“三番五次对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资源,打造"五型企业"进行强调”,但下属子公司能否确切落实则另当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