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0日16时18分,永城园区1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提质增效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电子级碳酸二甲酯,比计划工期提前4个月,再次见证了“龙宇速度”。
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
DMC用途广泛,被誉为当今有机合成的“新基石”,主要应用于有机化工中间体、溶剂、汽油添加剂等,高纯度产品(电子级)可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二者当前价格相差1000元左右。
永城园区现有两套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生产过程中,副产品碳酸二甲酯(DMC)约占产能的5-10%。过去,这些副产品由于纯度不高,只能作为工业级DMC外卖,售价低、利润小。瞄准产业发展方向,该园区积极推动工业级DMC升级改造,通过与相关科研院所、清洁能源公司有效合作,变废为宝,将低纯度碳酸二甲酯进一步优化、精制电子级DMC出售,实现利润最大化。
DMC提质增效项目主要包括粗DMC提纯系统和电子级DMC提纯系统。粗DMC提纯主要采用变压精馏热耦合工艺,将含DMC约35%的粗DMC提纯至99.5%;电子级DMC提纯系统主要是通过低温结晶和精馏的方法,将99.5%的粗DMC提纯至99.99%。该工艺技术先进,操作弹性大,适合现代化生产。
据了解,1万吨/年DMC提质增效项目不仅是永城园区2022年“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也是该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DMC提质增效项目顺利实施,不仅有效提升了乙二醇副产品价值,还为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实践探索。初步估算,此项目顺利投产后,永城园区每年可创收1000余万元。”永城园区总经理谢肥东说。
快马加鞭,推动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最紧要关头,永城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全城封控,进入静默状态,施工队伍无法进入现场。面对“半拉子”工程,该园区住厂值守的检修人员主动承担起接续任务。检修厂、乙二醇一厂、以及各部室密切配合,机、电、仪等专业技术人员冲锋在前,一根管线一根管线按图施工,一台设备一台设备“三查四定”,遇到设计漏项及变更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线上沟通、落实整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园区顺利实现了1月份基础出地面,4月份设备就位,5月出产品的奋斗目标。
该园区充分发挥协同作战优势与经验,坚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力争用最先进的技术、最可靠的设备、最规范的标准,将DMC提质增效项目打造成为行业一流标杆工程。
“从方案优化、组织协调到安全措施落实、施工质量管控,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节点都指定技术负责人,全程进行专业把控。”该园区总工程师侯刘涛说。另外,该项目组每周组织召开协调会,交流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严从细管控施工质量。
能省则省,该园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通过积极与合作方沟通,摸清投资概算环节,以及发挥国有企业供应链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各项概算支出。
“我们主动向合作方推荐企业积压物资,盘活闲置资产,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仅五月份,DMC提质增效项目就利库8万元,一些修旧及库存的法兰、垫片、管材等闲置物资得到了充分利用。”该项目负责人、副总经理高红兵告诉笔者。
众志成城,一次试车成功
5月18日,DMC提质增效项目进入试生产准备阶段,参与试车的各单位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园区成立了“开车突击队”,广大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乙二醇一厂副厂长汤建锋,自试车以来,一直坚守现场,随叫随到。他每天深入现场,有效策划管道吹扫,严格管控试压试漏,精心组织系统联试,常常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他严格按照“三不放过”原则,及时与技术方和设计院沟通协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为一次试车成功提供了可靠保障。
“仅‘三查四定’就组织了3次,排查整改大大小小的问题100余项。”汤建锋说。
由于是新技术,国内一些同类装置技术保密,一些操作数据只能在操作过程中摸索。为确保投料试车一次成功,乙二醇一厂一方面主动到同行企业拜师学艺,充分吸收开车经验;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攻关,编写试车开车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对试生产加以指导。
得益于项目建设时的严格把控,以及投料试车过程中的齐力攻坚,5月6日,该项目完成设备及管道冲洗吹扫;5月12日,冷冻机组一次性试车成功;5月18日,系统水联运结束,各种原料管线流程相继打通;5月30日,粗DMC送入系统,DMC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电子级产品。
“DMC提质增效项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更加坚定了我们转型发展的信心。下一步,永城园区将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以碳酸二甲酯、无水乙醇等为代表的新型绿色材料建设,为企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园区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品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