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603698)2020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0年是确保公司“十三五”圆满收官的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推进管理提升、统筹加强能力建设,实现公司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发展的深化落实之年。公司董事会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等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恪守职责,审慎决策,推动公司多元化发展,营业收入再创新高;加速推进气体运营、节能环保、氢能领域业务,持续增强行业影响力;继续保持技术引领,不断提升整体管理效能,实现了公司健康稳定发展,保障了全体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1.报告期内,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整体行业毛利率水平下降,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等情况下,公司在危机中寻找新机,在变局中开辟新局,抢抓市场机遇,强化管理效能,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47%,实现了收入、利润双增长。
2.报告期内,公司开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为公司长远发展谋好篇,布好局。梳理总结公司“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以板块为单元,深入分析行业动态及产业政策,不断将公司现有业务和未来方向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实施路径,对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规划,研究拟定公司《“十四五”技术发展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三年滚动发展计划。
3.报告期内,公司攻坚拔寨,闯关破局,全力以赴确保关键订单。不断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创新采用大数据、区域负责制等手段加大国内项目的信息收集能力,克服疫情影响,快速反应成立兰州工作站,确保了市场开拓和关键订单斩获,签署了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宁夏宝丰能源(600989)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万吨/年煤制烯烃项配套甲醇工程气化装置项目等。
业内领先、独具特色的数字化设计交付体系基本建成。成功完成公司首个数字化交付项目-华谊项目的数字化设计交付应用,为公司智能化工厂建设起到了极大助推作用,为公司市场拓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2020年中国氮肥、甲醇技术大会》、《2020第八届全国粉煤气化技术交流年会》等行业重点产业平台,通过大会主题报告积极推广和宣传企业品牌;举办第二届航天粉煤气化技术交流会,进行航天炉无烟煤鉴定成果推广,“航天炉”行业地位不断提升,航天工程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4.报告期内,公司探索新路径,布局新领域,积极推进公司业务拓展。投资设立航天氢能有限公司,为公司开展气体运营业务拓展和转型创造了条件,为实现气体运营业务与粉煤气化业务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依托投资平台,积极寻找市场上供气项目投资机会,开展了多个项目的洽谈和论证,为公司气体运营业务的拓展、转型综合服务商做好了充足储备和有效支撑。公司环保领域取得突破进展,山东德澳环保项目、鄂尔多斯气体排放检测项目落地,逐步摸索可行的发展模式;立足公司优势,发掘潜在细分市场领域,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研究论证,取得初步进展。
5.报告期内,公司以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保持技术引领。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的紧密结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攻克内件组装、喷涂等技术难题,完成年度研究报告、子课题验收、气化炉交付和现场吊装,为示范装置开车、项目性能考核奠定基础。石油焦气化完成第三轮实验,工业化方案设计完成;新一代全热回收气化炉多项重要技术环节均已突破,具备技术推广和产业化条件。大规模气化仿真模型、气化机理、煤质特性等多项基础性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取得预期成效;智能工厂研发项目稳步推进;积极推进瑞星高压煤气化试验装置与沧州正元试验基地建设,有效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基础条件的提升。
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1项,获得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含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公司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氮肥、甲醇行业专利奖特等奖”等多个奖项与荣誉。“航天炉无烟粉煤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加速了公司技术在劣质煤转化领域的推广应用。
6.报告期内,公司全力以赴,确保履约,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总承包项目克服新冠疫情给项目现场施工带来的影响,现场项目部采取建立防疫小组、制定防疫应急处置预案、发放防疫物资等措施,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满足当地政府和建设单位复工复产的要求,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抢时间抢进度,圆满完成公司专利专有设备和总承包设备材料生产交付和结算相关工作,确保“三超”极限设备3000吨气化炉水陆联运的成功运输交付,完成全球最大直径多层包扎设备瑞星粉煤给料罐的现场制作,完成了9台气化炉开车,开车成功率100%,完成了两个项目的性能考核,把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完成了公司承担项目的合同履约。
持续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优化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设备交付、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持续加强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以58项项目管理制度为抓手,推动责任落实,实现及时预警、防控风险,推进项目进展,确保公司项目目标和经营目标实现。
7.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规范法人治理机制及运行,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荣获第十一届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天马奖-最佳投资者关系奖、2019年度金牛企业领袖奖和2020年上市公司金质量企业领袖奖。加强合同履约监督管理,强化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持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形成公司有效制度清单252项。通过强化制度执行评估与考核,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促进制度执行力提升。
8.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建设,打通公司项目实施全业务管理链条,落实经营目标分解、管控、评价,强化计划目标与业务执行的联动管理,建立综合经营目标月度监控报告制度及季度经济运行分析评价报告制度,有力的促进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实现。进一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推动项目预算与核算、定期结算有效对接。加强财务信息化,建立预算、合同、供应链、资金、网报及核算的共享平台,实现业财有机融合。组织建立项目目标成本管理机制,分类实施降本增效目标绩效考核,首次完成年度以项目目标成本及固化设计方案为基础的降本增效量化考核,持续落实降本增效工作。
9.报告期内,公司按计划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成了财务决算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项目专项审计等10项内部审计工作,并有重点的开展对采购业务、销售业务和合同管理等内控模块和现场库存管理的专项内控评价,以查促建形成闭环管理,完善公司内控体系。持续推进公司以风险为导向开展业务,加强合规管理意识,积极在合同管理、研发管理等方面开展风险管理实践,加强对分公司、子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培训,重点关注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履约风险等公司重要风险和相关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将风险管控在合理范围内。
二、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47%。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43.53亿元,较上期期末增加10.97%,净资产29.18亿元,较上期期末增加4.72%。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共40.8亿吨标准煤,比上年提升2.8%,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为39.0亿吨、19476.9万吨、1925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4%、1.6%、9.8%,发电机组(发电设备)增加量13226.2万千瓦,比上年提升38.3%。
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9.8亿吨标准煤,比2019年增长2.2%。煤炭消费量增长0.6%,原油消费量增长3.3%,天然气消费量增长7.2%,电力消费量增长3.1%。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8%,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从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发布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发改产业〔2017〕553号)来看,《方案》规划布局了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国家给予每个基地2000万吨/年的煤制化学品煤炭消耗指标,但“十三五”行业规划项目落地实施情况远远落后于规划。从国家战略和能源安全角度来看,现代煤化工的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大项目会有战略性的缓慢释放。在“十四五”期间,现代煤化工将作为油气替代重要方式,继续在煤制清洁燃料和煤制化学品方面发挥有益补充作用。从具体产业来看,煤制油定位为技术储备+产能储备,路径是油化结合以化为主;煤制气定位为技术储备+产能储备+局部市场化,路径是争取调峰和储气设施功能,积极改善经济性;煤/甲醇制烯烃,定位为市场化为主,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路径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煤制乙二醇定位是适度发展,路径是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逐步跨入长纤/出口聚酯/高档瓶级切片市场;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攻关为主,稳步推进百万吨级产业化示范。
传统煤化工领域,氮肥行业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业产能和需求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合成氨、尿素产能均降至7000万吨/年以下。在生产结构方面,煤制合成氨占比已经超过75%,30万吨/年规模以上占总产能的73%,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呈现出多联产、精细化、专用化的特征。传统煤化工行业产业已加快转型升级速度,着力推动煤化工向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十四五”期间,煤化工将以打造精品工程,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进行适度发展。煤化工行业需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市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高系统集成优化,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水平。通过产业融合及一体化发展方向,整合上下游资源,进一步提高煤炭整体转化效率及清洁高效水平。
(二)公司发展战略
航天工程公司将持续加强技术创新研发,保持煤气化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持续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业务转型,积极推动工业气体运营,同时拓展环保板块和氢能板块;持续深化组织变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支撑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成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世界领跑者和世界一流的专业化公司。
(三)经营计划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持续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以一流的党建引领和保障一流企业建设。
2.完成公司“十四五”综合发展规划。持续做好三年滚动计划编制。坚持围绕公司年度经营目标,继续深化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战略闭环管理,力争实现综合规划、三年滚动计划、年度综合经营计划的有效衔接。
3.加速推进气体运营业务项目落地。统筹规划,开展中长期规划研究,开展投资项目开发与论证,积极向化工、氢能、环保、电力等行业拓展,推动公司做强、做优、做大。
4.加强市场竞争分析和市场应对策略实施,巩固发展现有EPC项目,确保重点项目中标。培育潜在煤化工项目,持续开发大型现代煤化工项目,形成项目储备。抓住行业技术升级和改造循环周期等机遇,努力构筑新市场环境。做好燃料气、环保等领域市场拓展,确保公司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
联合海外产业协会和具有国际项目经验的工程公司,开展印尼、中亚、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煤化工产业国际化推广工作。
5.坚持创新驱动,深入新技术新产品攻关、重大项目推进,持续保持技术优势。推进《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开车,做好项目结题验收准备;持续开展智能化技术研究工作,基于煤气化装置故障统计与分析,进行高可靠性长周期运行方案制定与优化,开展煤气化装置智能化算法研究;充分结合石油焦气化机理与反应特性,开展新一代全热回收煤气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努力开拓新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把握氢能源发展重要机遇,开展氢能源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开展非高炉炼铁技术试验研究、固废熔融气化技术试验研究等相关工作。
6.坚持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确保全年项目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按照全年项目计划和目标开展工作,严控项目执行。按合同要求继续开展已签项目和新签项目的产品交付工作,8个项目完成详细工程设计;2个项目完成基础设计;4个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通过性能考核。确保设计、采购、施工、开车、售后服务等项目全周期顺利进行。持续推进采购管理制度及相关细则的优化和制(修)订,加强采购策划、过程优化、决策流程化;进一步开展采购标准化建设,打通项目物资全供应链运行模式,实现全厂性项目物资集中采购高效运转。
7.坚持依法治企,规范运行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确保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持续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滚动完成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增强制度制定规范性及执行有效性,不断优化完善规章制度考核及评估工作。强化经营目标管理,落实管控监督评价,持续推进综合经营计划管理体系建设。
8.进一步强化项目全周期预算管理,继续推动项目预算与会计核算、定期结算的有效对接,加强财务预算指标定期监测、评价及分类考核管理,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深入推动降本增效量化考核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降本增效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目标成本管理制度,分类实施降本增效目标绩效考核。发挥财金管理对业务拓展支撑作用,修订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统筹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协同推进财务、经营信息化建设,打造全面预算管理、合同履约执行、供应采购、资金收支执行与网报、会计核算系统的共享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9.持续发挥内部审计的事前指导和提醒作用,依托专项审计和后续审计强化事中及事后的监督闭环管理。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整改,强化公司合规管理意识,促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并紧跟业务发展。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利用风险管理实践,强化业务中风险控制点的识别与管控意识,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进一步融合。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政策风险
在“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总体指引下,能源领域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国家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的准入条件及煤化工项目审批层级提高,加之环保压力逐步升级,项目成本增加。受新冠疫情和石油价格低迷影响,企业对煤气化项目的投资意愿与能力下降,市场环境不容乐观,致使公司的市场开发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影响。
对策:(1)积极加强对国家行业政策与煤化工准入条件系统性的跟踪学习和研讨,把握政策要求和发展方向。(2)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在政策允许的重点省、自治区和化工园区加大市场开发和推广力度,在政策鼓励的煤化工转化产品中加大市场推广,推动在行业中产生重大影响力的新项目签约。(3)促进公司产业转型。加快投资类项目落地,通过园区供气模式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2.市场竞争风险
公司持续引领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发展,但竞争对手不断迫近。目前中国市场已经涌现出了超过40种煤气化技术,从目前的市场分析来看,由于其他煤气化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与成熟,目前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的领先优势在缩小;市场出现了公开模仿公司技术的现象,公司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维权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对策:(1)布局全热回收新一代气化技术;开展气化装置智能化研究;推动气化标准制定;开发用于环保领域的气化处理技术;(2)拓宽技术创新的源头,发现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愿及创新思路的技术人员,让更广泛的人员参与到技术发展战略中;(3)技术创新管理体系要更好服务一线技术研发人员,将创新驱动体现在薪酬制度导向上、加大技术创新硬件平台建设力度、管理制度和流程优化等;(4)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除加快专利申请保护外,对侵权行为要通过诉讼等途径,追究责任。
3.合同履约风险
合同签订后,公司可能存在业主未按约定履约,可能面临业主逾期付款的风险。此时作为EPC总承包商,公司仍需要按照与供应商签订的分包或采购合同支付对应款项,存在不能保障资金良性循环的合同履约风险。
对策:通过发挥技术和服务等综合优势,选择项目优良、竞争力突出、长期风险可控的煤气化项目,加强项目的前期评价、成本控制以及履约情况跟踪,减少项目执行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在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灵活高效的多种运营合作模式,通过降低风险、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成本控制和资金利用率,满足相应的差异化的需求,实现公司的健康稳定发展。
4.项目运营管理风险
2020年,公司在同时开展多个总承包项目,新签总承包项目在进度管理、设计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要求不断提高,设备、材料质量和采购交付进度等与总承包装置质量和项目工程进度直接相关。尤其公司在2021年年初签署了第一个全厂总承包项目,面临工期短、任务重的巨大挑战,公司需要在设计、采购、施工、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否则将存在影响公司项目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风险。
对策:在设计工作开展之初明确设计深度,保证设计条件齐全且满足深度要求;通过基础工程设计审查会验证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否。实施公司全厂性总承包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开展项目分级管理,按项目计划组织实施,严格对项目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及考核。按合同要求执行项目回款、付款及结算。开展项目后评价及回访,查缺补漏,积累项目经验及教训;加强项目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做好项目风险预警及处理;统筹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保障公司整体项目高效、顺利执行。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优势
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具有操作安全性强、生产稳定性好、煤种适应性广、运行指标优、综合利用佳的特点,公司有序推进气化技术原料拓展、气化性能提升等各项研发工作,形成气化炉、气化烧嘴、特种泵阀等系列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氢、IGCC发电等领域,以航天创新之力,实现完全国产化,国际领先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公司积极开展煤气化技术煤种适应性研究,陆续实现了对褐煤、三高煤、无烟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有效推动我国劣质煤资源化利用。公司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节能效果显著,以煤制合成氨项目为例,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吨氨综合能耗较新建项目准入值《GB21344-2015》降低0.2吨标煤/吨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7吨/吨氨。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投产运行航天炉70台,每年可节约标煤42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以上,为国家实现节能减排做出突出贡献。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的紧密结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攻克内件组装、喷涂等技术难题,为示范装置开车、项目性能考核奠定基础。“航天炉无烟粉煤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推动公司核心技术在劣质煤清洁高效转化的推广应用。公司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氮肥、甲醇行业专利奖特等奖”,公司粉煤加压气化装置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第五批)。
2.研发优势
公司视持续创新为公司的生命线,以国家级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设有海外联合实验室、北京研发中心、兰州研发中心、国内校企联合实验室等若干研发实体,通过持续每年大量研发投入,配以高效的创新流程机制,建立起完善的专业技术研发体系。公司已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并且与环评中心合作建立环保实验室,参与煤化工环保标准制定。报告期内,公司与佳安氢源开展合作,整合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工程优势,研制经济高效的燃料氢气定向除杂装置,耦合清洁高效制氢的成本优势,共同布局氢能源产业。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专利申请41项,获得授权21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含国际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
3.项目工程化优势
公司拥有完备的工程数据库、标准库及软件系统,实现了营销、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以及仿真培训、开车服务、远程服务、全生命周期售后服务的科学管理和程序化运作方式。公司已经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商集群,能够较好满足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需求,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控制的需求。报告期内,业内领先、独具特色的数字化设计交付体系基本建成,成功完成公司首个数字化交付项目-华谊项目的数字化设计交付应用,通过工程建设、生产运维、员工培训等数据的数字化及三维模型可视化,为客户建立安全、高效的数字化虚拟工厂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4.品牌优势
公司继承航天基因,弘扬航天精神,发挥航天优势从航天到化工,不仅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而且造就了一支适应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目前,公司科技工作者占72%,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占50%,在技术研发、装备研制、工程设计和总承包、运营服务等方面经验丰富。以航天系统工程方法论推进品牌战略,以“开车精神”推进工程项目,以“质量归零”理念推进质量管理,不断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5.全生命周期服务
公司在行业内率先构建起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努力将客户的需求转化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形成覆盖煤气化全生命周期的贴心服务,大幅提高客户的运营绩效和环境绩效,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通过项目前期论证、工程建设技术支持、仿真操作培训、装置试车指导、装置运行阶段技术支持及备品备件供应、项目投资后评价、远程数控分析等一整套技术及工程服务,保证了整个气化装置的高效和高稳定性,已开车运行的项目多次刷新行业纪录和自创纪录。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优化设计、采购、施工、开车、设备交付、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加强项目管理,完成9台气化炉开车,开车成功率100%,完成2个项目的性能考核,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了实施项目的顺利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