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产业化主体的弘光专项项目“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产业化” 第二阶段第一节点评估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煤炭利用试验基地召开。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陈文开、高技术处处长付广义,研究所所长朱俊强、党委书记黄从利、科技处处长白鹭、循环流化床实验室主任吕清刚,项目产业化主体中科合肥煤气化公司总经理于旷世等出席会议。评估专家组由技术领域专家、投资专家、典型用户专家、财务专家和大同市政府代表共10人组成。
评估会上,项目负责人吕清刚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执行和指标完成情况,重点介绍了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在弘光专项支持下,在工业燃气和合成氨、焦化气源等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并以工程项目示例解读了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在高碱煤和无烟煤清洁利用方面取得的进展。
新疆宜化高碱煤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
贵州宏盛无烟煤循环流化床气化装置
评估组专家在听取项目汇报后对项目节点目标完成情况、取得成效的影响力与显示度、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质询,同时也对该项目的研发工作和技术产业化进展及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神华科技研究院研究员杜铭华高度评价了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工业意义,他指出该气化技术克服了我国部分煤种难以气化的壁垒,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且其制气成本低廉,可在工业应用上置换价值更高的焦炉煤气等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各类工业气体的优势利用,发展前景广阔。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李文华表示,该项目的经济指标与技术指标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细分市场和劣质煤的应用上均有大好的工业前景。资本专家何琼表示,科创板强调的上市企业要符合的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定位与中科院弘光专项的设立思想不谋而合,该项目产业化主体公司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运转态势良好,技术先进,符合科创板上市标准。
严庆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中科院弘光专项关注有重大潜力的技术,并力求充分发挥其潜力,促进其转移转化,使之成为用得上、有影响的技术;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评估已进入第二阶段,在市场上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在后续的工作中要注重核心技术的把控与研究,获得可持续发展;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孵化的企业,要充分发挥产业化作用,在社会上市场上乃至国际上扩大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的影响力。
会后,与会领导和专家参观考察了研究所大同煤炭利用试验基地,听取了吕清刚研究员关于即将在该基地开展的大型试验研究工作的介绍。该基地由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与大同市政府共同建设,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已建成科研中心、学术中心、主试验楼、辅助试验间、通用试验间及配套建筑等15个单体建筑,建有7套中试平台,第一批试验结果已经应用到实际工程的可行性分析中,为项目实现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严庆副秘书长考察研究所大同煤炭利用试验基地
中科合肥煤气化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弘光专项项目“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技术产业化”的产业化平台,始终坚持科研创新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围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技术集成、系统优化、工程化开发和市场应用及推广将循环流化床气化技术应用于相关行业,助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未来,中合气化将依照阶段发展目标,拓宽市场,加快公司在固危废气化与多源污泥热解等领域的布局,借助工程热物理所科研平台,大力推动科研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实现环保及煤化行业的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弘光专项
弘光专项是《中国科学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一项重点任务,主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已取得突破并具有相当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战略技术与产品,优先支持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院属科研机构“一三五”重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通过技术集成、工程化开发和市场应用及推广,力求产出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示范转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