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协同发展主题调研走进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煤气化技术助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进行交流探讨。这也是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调研活动的最后一站,标志着调研圆满收官。
坐落于北京亦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提供煤气化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成套设备供应、工程总承包及开车服务于一体的的综合服务商,拥有国内煤化工行业内唯一粉煤气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该公司总经理姜从斌介绍说,他们自主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可实现煤炭的安全、清洁、高效转化,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操作安全性强、生产稳定性好、煤种适应性广、运行指标优、综合利用佳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油、己内酰胺、煤制氢等领域,目前累计签订合同50余个、气化炉111台,其中气化炉投产运行60台,约占我国粉煤气化市场份额的52%。累计获专利授权240项,其中发明专利90项。截至1月12日,单台气化炉保持连续运行468天的最长记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对航天工程公司不断技术创新升级,自主研发的系列粉煤加压气化炉,在较短时期内应用100多台气化炉,而且适用多个煤种、操作安全稳定,坚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理念,提供从工程咨询、工程设计、技术研发到工程总承包、仿真培训、备品备件服务、开车服务、远程诊断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给予高度评价。
傅向升表示,现代煤化工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应增强未来发展的信心。但同时要关注国际煤气化技术新进展和气体供应商发展新模式,增强颠覆性技术对煤气化带来影响的忧患意识,坚持创新不动摇,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提升中国煤化工技术核心竞争力。
对此,姜从斌告诉调研组,航天工程未来将坚持技术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按照大型化、高压化、智能化的思路,正在研制超大型气化炉,开发新一代气化及危废气化处理技术,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拓展应用范围。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工程设计全数字化交付,气化装置智能化,建设智能化气化工厂。并且探索“技术商+投资运营商”的综合服务商发展模式,实现企业转型。
据透露,航天工程研发成功的日处理煤量达3500吨的气化炉即将制造完成。同时,该公司已启动全废锅能效高的新一代气化技术研究,将有效处理垃圾、废液、油泥、石油焦等。
清华大学教授魏飞认为,煤气化作为煤化工的核心技术和源头,直接关系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国内技术进步较快,核心技术和装备国产化、大型化意义重大,应充分发挥作用。我国煤化工面临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以及国际气体企业在品牌、资本运营等方面带来的竞争和挑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做好顶层设计,联合科研院所、企业集中攻关前沿技术。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副所长苗茂谦建议,航天工程发扬好伟大的航天精神,为国家奉献“煤”好生活,继续开发并引领煤气化技术发展,助力“金三角”地区乃至国内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高建军表示,“金三角”地区坚定不移发展煤化工,但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基础,如围绕如何调整气化温度降低碳排放等技术难点开展攻关。针对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扶持,可在西部地区借鉴深圳模式设立煤化工“特区”,推动科研院所落户,实现技术升级换代。
中国化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崔学军对航天工程给予调研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认为航天工程研发煤气化技术思路清晰,服务煤化工大国重器坚定不移,做出了重大贡献。建议针对差异较大煤种占领先机,攻关新一代煤气化技术。
座谈会由中国化工报社副总编辑李小亮主持。中国化工报社创意策划部主任危丽琼对能源化工“金三角”产业调研活动整体情况作了说明。
会后,与会代表参观了航天工程展厅、数据中心、仿真培训中心、远程服务中心、污染源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