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CO2在热力学上是比较惰性的分子,实现CO2的活化和高选择性的转化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挑战。亚化咨询研究表明,随着科研机构不断取得技术突破,2017年CO2已可以生产烯烃,汽油,甲醇,合成气和可降解塑料。
甲醇
甲醇是煤化工的重要产品,既可作为燃料(甲醇掺混汽油,MTG),也是化工原料(MTO,MTA等)。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甲醇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与工业化示范。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上海华谊集团于2016年合作完成了10-30万吨/年二氧化碳甲醇技术工艺包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组鉴定,具备了实施规模商业示范应用的条件。
2017年10月消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集杰博士、李灿院士等发展了一种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CO2)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反应连续运行500小时无失活现象,还具有极好的耐烧结稳定性和一定的抗硫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汽油
2017年CO2加氢制汽油取得实验室研究成功。
2017年5月,《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杂志刊登了二氧化碳加氢催化转化制汽油一文,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该团队自主设计的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
2017年6月,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研究成果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在线发表,采用氧化铟/分子筛(In2O3/HZSM-5)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一步转化高选择性得到液体燃料。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催化剂制备放大,并得到高机械强度的工业尺寸颗粒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该催化剂体系具备了示范应用的条件。
烯烃
2017年11月消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团队在CO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串联式催化剂体系上直接将CO2高选择性的转化为低碳烯烃。该研究构建了ZnZrO固溶体氧化物/Zn改性SAPO分子筛串联催化剂,催化剂(ZnZrO/SAPO)在接近工业生产的反应条件下,烃类中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可达到80-90%,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硫中毒性能。
合成气
2017年8月消息,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工业公司联合启动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项目,建成了国际首套万Nm3/h级规模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工业侧线装置并稳定运行。
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即在前期试运行和系统优化的基础上,2017年6月21日该装置启动全系统运行并于7月10日实现满负荷生产,8月2日完成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现场标定。截止8月中旬,该装置已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日产低H2/CO摩尔比产品气高达20多Nm3,日转化利用CO2高达60吨。
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
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降解性、高阻隔性(隔氧性)、生物兼容性等特性。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于包装、纤维、农业、医疗等领域。2016年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为100万吨,未来几年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超200万吨。
早在2004年中国二氧化碳聚合物就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但规模均在千吨级左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成本降低,中国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产业化规模已突破十万吨级,目前南阳中聚天冠低碳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全降解塑料项目正在建设中;博大东方新型化工(吉林)有限公司30万吨/年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项目采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聚碳酸烯丙酯(PPC)生物降解塑料第三代合成技术,以生产高分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地膜为主,项目已于2017年4月举行奠基仪式。
甲醇是煤化工的重要产品,既可作为燃料(甲醇掺混汽油,MTG),也是化工原料(MTO,MTA等)。以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甲醇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国内外研究机构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技术研发与工业化示范。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上海华谊集团于2016年合作完成了10-30万吨/年二氧化碳甲醇技术工艺包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组鉴定,具备了实施规模商业示范应用的条件。
2017年10月消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汪集杰博士、李灿院士等发展了一种双金属固溶体氧化物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CO2)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反应连续运行500小时无失活现象,还具有极好的耐烧结稳定性和一定的抗硫能力,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汽油
2017年CO2加氢制汽油取得实验室研究成功。
2017年5月,《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杂志刊登了二氧化碳加氢催化转化制汽油一文,研究成果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创新特区研究组孙剑、葛庆杰研究员团队,该团队自主设计的新型Na-Fe3O4/HZSM-5多功能复合催化剂,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制取高辛烷值汽油。
2017年6月,中科院低碳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暨上海高研院-上海科技大学低碳能源联合实验室研究成果在《自然-化学》(Nature Chemistry)杂志上在线发表,采用氧化铟/分子筛(In2O3/HZSM-5)双功能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一步转化高选择性得到液体燃料。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催化剂制备放大,并得到高机械强度的工业尺寸颗粒催化剂,在工业条件下,该催化剂体系具备了示范应用的条件。
烯烃
2017年11月消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团队在CO2催化加氢制备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串联式催化剂体系上直接将CO2高选择性的转化为低碳烯烃。该研究构建了ZnZrO固溶体氧化物/Zn改性SAPO分子筛串联催化剂,催化剂(ZnZrO/SAPO)在接近工业生产的反应条件下,烃类中低碳烯烃的选择性可达到80-90%,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硫中毒性能。
合成气
2017年8月消息,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荷兰壳牌石油工业公司联合启动的甲烷二氧化碳重整项目,建成了国际首套万Nm3/h级规模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工业侧线装置并稳定运行。
甲烷二氧化碳自热重整制合成气装置在山西潞安集团煤制油基地实现稳定运行,即在前期试运行和系统优化的基础上,2017年6月21日该装置启动全系统运行并于7月10日实现满负荷生产,8月2日完成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现场标定。截止8月中旬,该装置已稳定运行1000小时以上,日产低H2/CO摩尔比产品气高达20多Nm3,日转化利用CO2高达60吨。
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
二氧化碳降解塑料属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类,可在自然环境中完全降解,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可降解性、高阻隔性(隔氧性)、生物兼容性等特性。可降解塑料主要应用于包装、纤维、农业、医疗等领域。2016年中国可降解塑料需求为100万吨,未来几年随着国内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需求量还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超200万吨。
早在2004年中国二氧化碳聚合物就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但规模均在千吨级左右,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成本降低,中国二氧化碳基聚合物产业化规模已突破十万吨级,目前南阳中聚天冠低碳科技有限公司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全降解塑料项目正在建设中;博大东方新型化工(吉林)有限公司30万吨/年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塑料项目采用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聚碳酸烯丙酯(PPC)生物降解塑料第三代合成技术,以生产高分子二氧化碳基生物降解地膜为主,项目已于2017年4月举行奠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