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山东甲醇产能的集中投放期,合计产能约在360万吨/年,占到全国新增甲醇产能的七成以上。除上半年投产的新能凤凰20万吨/年、明水大化60万吨/年等装置外,四季度还将有鲁西化工80万吨/年、瑞星化工100万吨/年装置投运。
那么,为何山东企业如此青睐甲醇,众多企业上马甲醇的底气何在?中国化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成本底气:小氮肥改造有基础
据了解,今年山东新增甲醇产能多数来自原来出身小氮肥、目前多元发展的煤化工企业,所用技术也都是新型洁净煤气化技术。
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高级顾问杨春升介绍说,合成氨与甲醇工业以其相同或相近的制气、净化、合成方法,被视为“孪生姊妹”,所以氮肥企业早期探索肥化联产路径时也多选择联产甲醇。近几年,随着纯氧加压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即第二代洁净煤气化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完善,为煤的高效、洁净利用及装置大型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来自山东省化肥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山东氮肥企业已建成新型洁净煤气化装置25台(套),其中水煤浆纯氧气化装置20套、干煤粉纯氧气化装置5套。这些装置年甲醇生产能力182万吨,占甲醇产能的44.4%,占实际产量的52.8%。目前,该省还有10套干煤粉加压气化装置正在建设之中,其中,瑞星集团选用的是当前最大的单炉日处理3000吨煤的航天炉。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安慧琴告诉笔者,最近该公司刚投产的煤气化平台,选用华东理工大学与兖矿国拓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对置式多喷嘴水煤浆气化技术,单炉日处理煤浆可达3000吨,效率非常高,成本优势明显。
产业底气:链式延伸空间广阔
甲醇下游深加工领域非常广阔。山东省氮肥企业以洁净煤气化技术为龙头,实施化肥相关产品多元化,从“十二五”以来,已陆续建成甲醇产能410万吨/年。而由甲醇衍生出来的碳一深加工领域更为广阔,目前该省氮肥企业已形成年产47万吨DMF、95万吨醋酸、30万吨烯烃的能力。其中,醋酸、甲胺和DMF等产能则主要集中在华鲁恒升、兖矿鲁南化工、鲁西化工等企业,而甲醇制烯烃主要集中在阳煤恒通化工,所用甲醇基本依靠自产。
“在洁净煤气化基础上开展的合成气综合利用、煤基多联产,在不降低气化产能的前提下,有效分流合成氨和尿素产能,是氮肥企业创新发展的另一个新动能。”杨春升指出,大力开展煤基多联产、实施合成气深加工,坚持一头多尾、链式延伸,已经成为氮肥、甲醇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实现节能降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杨春升介绍说,去年山东氮肥企业实现利润18.9亿元,今年1~9月实现利润33.2亿元,主要来自非化肥产品。
如鲁西化工正在建设的80万吨/年甲醇将配套30万吨/年MTO装置,为其25万吨/丁辛醇装置提供丙烯。“通过这条产业链条的前延后伸,公司一体化优势更加明显。”鲁西化工集团总经理焦延滨表示。
市场底气:下游需求增长强劲
近几年山东甲醇制烯烃发展迅速,目前共有10多家企业建有甲醇制烯烃装置,合计产能230万吨/年。尽管当前部分中小装置处于停产阶段,但年需求甲醇也在300万吨以上。目前,联泓神达化工正在对DMTO装置扩能改造,计划将产能提升至130万吨/年,受此影响,该领域的甲醇需求占比将继续提升。
此外,山东数量众多的地炼企业对甲醇的需求逐年增长。在全省已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25家企业中,多数通过改造或升级汽柴油加氢、连续重整等装置,实现了油品升级。这其中,就有不下10家企业配套建设了甲醇制氢装置。据统计,仅近两年已建成和在建的甲醇制氢装置,总制氢规模就达到321500Nm3/h,甲醇需求将达136万吨/年,而这些需求主要通过外购获得。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煤为原料制备芳烃受到业内愈来愈多的关注,在煤制甲醇、甲醇芳构化和芳烃分离转化三大环节中,目前的关键技术难点是甲醇芳构化,一旦甲醇制芳烃实现产业化,将打通煤制芳烃产业链,对甲醇市场形成重大利好。
据了解,目前山东甲醇市场分为鲁南和鲁北两个市场。其中,鲁北市场主要由明水大化、联盟化工、平原化工和金能科技等企业供给,日均供应量在4000吨左右,需求端主要是由炼厂的MTBE、加氢需求,还有当地的甲烷氯化物、有机硅等产业构成。鲁南市场主要由兖矿、新能凤凰、荣信焦化、盛隆煤焦化和恒昌化工等企业供给,日均供应量在7000吨左右。需求端主要由联泓神达化工和阳煤恒通化工的MTO,甲醛和二甲醚等构成。
而今年新增产能中,新能凤凰、明水大化、瑞星集团的装置将全部外销,而华鲁恒升、鲁西化工后期则有配套下游项目跟进,预计会有3~5月不等的外销期。
但伴随新建装置的陆续投放市场,本地供应激增,也对鲁北、鲁中一带甲醇价格带来冲击。数据显示,9月30日,东营甲醇商谈价为2850元~2880元/吨,至10月17日已下滑至2630元~2650元/吨,期间降幅达到7.8%。
山东作为我国甲醇主要生产及消费地之一,该地区甲醇货物流通的多元化特征尤为明显,内蒙、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均有大量货物流入山东。“如果几个在建装置全部投产,山东市场日均产能将增加6000多吨,届时将形成溢出效应,必须向外寻找新的出路。”金联创市场分析师姚衡表示。(刘海军)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