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10月份,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甲醇转化团队在太原市小店中试基地成功完成百吨级甲醇制芳烃(MTA)中试试验。
据悉,本次试验在自主开发的百吨级甲醇制芳烃中试装置上进行,经装置的安装调试和设备优化,试验一次开车成功。试验期间,不仅打通全部生产流程,还进行了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及工艺条件的验证和优化,实现了操作条件如进出料流量、温度和压力等的自动控制。截止目前,装置已实现满负荷稳定连续运转500小时,生产出合格的芳烃,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并超过国内同等技术(甲醇转化率100%,液相烃收率31%,芳烃选择性83%)。
山西煤化所甲醇制芳烃(MTA)技术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和相关企业的支持,采用自主研发的两段式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工艺。研究团队经历了长期坚持和不懈研究,围绕甲醇定向转化技术,开展了反应机理、催化剂设计和工艺优化等工作,在Chem. Soc. Rev.,J. Catal.,ACS Catal.,Chem. Commun.,Green Chem.等发表论文20余篇,在此基础上研发出煤基甲醇制高附加值芳烃的新型催化剂及配套工艺路线,在芳烃产品选择性、反应操作稳定性以及技术规模上实现突破。百吨级甲醇制芳烃中试的成功完成和装置的稳定运转进一步推动了该技术的工业化进程。
甲醇转化制芳烃是以甲醇为原料,在分子筛催化剂上转化生成芳烃产品的过程,是一条有效利用煤或天然气替代石油资源生产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产物的工艺路线,对于缓解芳烃资源短缺、延长煤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煤制芳烃产业化仍然在路上
煤经甲醇制芳烃尽管是当前煤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但与制烯烃不同,煤制芳烃仍在产业化路上艰难前行。
2010年,清华大学在全球率先成功开发出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艺技术。2011年至2013年,清华大学与北京华电煤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运行3万吨/年流化床甲醇制芳烃工业化试验装置,并开发了60万吨/年工艺包。
2014年4月18日,概算总投资360亿元的全球首套煤经甲醇制芳烃工业化示范项目——华电煤业集团年产300万吨煤制甲醇、120万吨流化床甲醇制芳烃、100万吨芳烃联合(即混合芳烃制对二甲苯)、16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60万吨聚酯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其中一期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60万吨甲醇制芳烃、50万吨对二甲苯、80万吨精对苯二甲酸)在陕西榆林开工建设。
遗憾的是,该项目开工已3年多,目前仍在做前期工作,并未实质性破士动工建设。一方面由于项目所需的审批手续多且繁琐,包括项目安评、环评、能评、土地使用证、配套煤矿开采权、水权证等近20多项手续以及大量专有技术引进工作需要一件件落实;另一方面由于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并长期低位徘徊,极大地削弱了煤经甲醇制芳烃的成本优势。加之电力企业近两年盈利能力的下降,令华电煤业集团高层对这个投资巨大的首个示范项目不得不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尽管如此,业内对煤经甲醇制芳烃的前景依然看好。
据了解,此前中国天辰工程公司曾对煤制芳烃项目的经济性做过评估,结论是:当国际油价达70美元/桶时,对应的对二甲苯价格为7565元/吨。此时,华电榆林项目的内部基准收益率可达11%(税前)。另据亚化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几年,国际原油价格将在50~90美元/桶波动,对应的对二甲苯进口完税价格为5905~9226元/吨。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乃至更长时期,即便国际油价仍维持在50美元/桶的低位运行,华电榆林项目每年的利润也将超过2亿元。这还是假设其以对二甲苯为最终产品进行的预测。事实上,由于华电项目现已改为上下游一体化配套完整的产业链,敞口环节少、综合成本低,产品利润率和项目收益会更高。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与中国天辰工程公司联合进行的测算结果同样表明,煤制芳烃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良好收益。其报告显示:当国际原油价格80美元/桶时,同样一个百万吨级的芳烃装置,石脑油制芳烃、甲醇制芳烃和煤基甲醇制芳烃的综合成本分别为7822元/吨、7921元/吨和5455元/吨。煤基甲醇制芳烃的成本优势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