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可24套装置,烯烃产能每年1380万吨,为国家创造一个数千亿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记者从7日在大连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大连)洁净能源高端论坛上了解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技术(DMTO),开拓了一条新的烯烃原料路线,并带动3000万吨甲醇产业,相关新兴产业链已经形成,对石油替代工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
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现代石油化工重要的基本原料,随着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传统的烯烃生产原料主要依赖石油。
大连化物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围绕甲醇制烯烃相关技术进行研发,联合其他合作单位在催化剂、反应工艺、工程化及工业化成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发明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技术,2014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沈江汉介绍,几年来,大化所 甲醇制烯烃技术先后在内蒙、陕西、宁夏、山东、江苏等省份许可24套装置,目前投产运行12套。2010年8月,世界第一套以煤为原料,经由甲醇制取烯烃的装置在内蒙古包头市试车成功。2011年1月1日正式商业运行以来,累计生产聚烯烃近400万吨,创造的利润超过50亿元。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的甲醇制烯烃装置,2014年投产至今,每年生产效益超过10亿元。
沈江汉表示,甲醇制烯烃技术把上游的煤化工和下游的石油化工联系在一起,使我国煤化工技术形成了完整链条,既消化了原来过剩的甲醇产能,带动了下游精细化工品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对煤制气、制甲醇等上游技术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张晨介绍,依托大连化物所的甲醇制烯烃技术的装置已经经过了7年的稳定运行,证明技术可靠稳定。按照"转化一代、开发一代、前瞻一代"的策略,新一代的甲醇制烯烃技术正在加紧研发,以持续巩固我国在煤制烯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