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申请专利1228件、授权专利471件,技术入股成立8个公司。其中,知识产权专员功不可没。
截至目前,大连化物所研发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00余件,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是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的神华包头DMTO项目,是世界首套甲醇制烯烃大型化工项目,也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这个项目的成功标志着DMTO 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进展,奠定了我国在世界煤基烯烃工业化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提供
提要
先写论文还是先申请专利?这是个问题。如何把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更是个问题。
从论文到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其中的环节、门槛,让卖技术的觉得难,也让买技术的觉得难。
我们注意到,大连化物所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稳定在1000件以上,居辽宁区域科研单位之首。
我们还注意到,大连化物所的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率能达到两成,远远高于我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平均率。
我们发现,大连化物所有90多名知识产权专员,他们既是科研团队中的研发力量,又拥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
我们还发现,从技术立项、验收、合作、开发到转化、谈判,这些知识产权专员全程参与,申请专利的同时已经着手转化事项。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平均年龄35岁左右,既是科研团队中研发工作的新生力量,又拥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因为他们的存在,大连化物所每年的专利申请量稳定在1000件以上,对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明显。
他们就是大连化物所的院、所两级知识产权专员。
大连化物所自2008年设立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对稳定专利申请、促进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大连化物所共申请专利1228件、授权专利471件,与企业签署合同238项,合同金额3.1亿元,到款2.6亿元,科研项目经费到款超过8亿元。近10年,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专利超过300件,其中专利转让200多件,专利许可超过100件。截至目前,大连化物所已累计申请专利8000多件、2000多件获得专利授权,发明专利比例超过94%,授权有效发明专利超过1200件,转移转化率约为20%。
一个研究组
一年申请专利六七十件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专利转移转化率约两成
“我们所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率在20%左右,在国内算是比较好的,但距离发达国家40%的专利许可转让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6月9日,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杜伟说。
2008年,大连化物所按照中科院的要求,着手建立院、所两级的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制定了知识产权专员管理办法,建设知识产权专员体系和工作网络。
根据规定,大连化物所应用类研究组应当设立一名知识产权专员。知识产权专员在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及后续发展的各阶段,与项目研究人员一起进行知识产权调研与策划。而对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研究组,则要求必须设立知识产权专员。
“一个懂得专利知识的人,在研发前期就参与进来,这对于专利布局和促进转化都十分有益。”杜伟告诉记者,知识产权专员大部分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具有本领域的专业知识,也具备相应的专利法律知识。一名合格的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需要通过4门考试,一是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专利申请、审查、复审与无效,三是知识产权检索利用与知识产权分析报告撰写,四是知识产权战略、管理与经营。在技术转移初期,这些知识产权专员在一线就可以解决有关知识产权的基本问题。
经过几年的运行,目前,大连化物所的所有研究组都设有知识产权专员,重大项目组有专职知识产权专员,其他研究组为兼职知识产权专员。
任职于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的田洋,是大连化物所最早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专员。2010年,田洋通过考试成为了中科院知识产权专员。
“2009年我刚工作时,组里的专利申请量一年还不到20件,现在已经发展到每年六七十件。”田洋说,成为知识产权专员后,她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充分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态势,进行专利的检索和分析,在项目组取得技术突破后尽早申请专利,多申请创新程度高、科技含量大、质量高的专利,为后期成果的转移转化夯实基础。去年一年,田洋撰写了78件专利申请,这几乎与一个专利代理人的标准工作量相当。
技术入股成立8个公司作价超2亿元
从立项验收到转化谈判知识产权专员全程参与
记者了解到,在大连化物所,知识产权专员已经参与到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合作开发项目以及技术转化谈判等全部过程,成为项目组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比如,专利申请在提交专利代理人之前,知识产权专员要先检索把关,然后才能报到所里,最后拿到专利事务所; 项目团队的知识产权合同,也要经知识产权专员过目之后才能报到研究所,做到从源头规避法律风险,保证技术成果转化顺利进行。
“我们项目组在专利刚刚申请时就启动了转化事项,做得比较成功。”田洋说,2010年,她所在的项目组以3项专利作价260万元入股,与大连国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创办成立了大连爱镁瑞电池有限公司,实现了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爱镁瑞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绿色镁基电池研究开发与生产,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由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俱佳,项目组的专利“导电聚合物/金属/质子交换 膜型复合膜及其制备和应用”获得了第18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辽宁省科技发明二等奖。目前,田洋所在的研究组已经申请专利200多件,授权90多件。
杜伟认为,知识产权专员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加强知识产权的早期顶层策划与系统设计,强调知识产权形成后的动态管理,突出了以专利运营为核心的成果转移转化过程。“我们将知识产权的协调服务深入到具体的创新研发活动中,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与服务。”
“先进二次电池研究组”项目组知识产权专员郭德才告诉记者,他们的“一种硫电极及制备和应用”和“高比能锂硫电池及电池组”这两项科研成果,经过评估作价4100万元,2016年6月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大连派思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中科派思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锂硫电池的研发和生产。目前,已建成2MWh锂硫电池中试生产线,正在开展电池中试生产。“接下来,我们将加紧对锂硫电池系统进行专利布局和技术保护,新技术很快会在电动车、无人机方面示范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16年,所里有29项专利实现转移转化,通过专利许可、转让收益近5000万元。以专利无形资产技术入股成立了8个公司,作价超过2亿元。其中,知识产权专员发挥了积极作用。”杜伟说。
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正在建设中
盘活无形资产培养更强的技术经纪人
我国缺油富煤,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
记者注意到,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团队在完成世界首次万吨级甲醇制烯烃(DMTO)技术工业性试验基础上,开发了DMTO成套工业化技术,实现了DMTO技术的首次工业化应用,促进了我国石油替代战略的实施和烯烃原料多元化发展。世界首套180万吨煤基甲醇制60万吨烯烃装置于2010年8月投料试车一次成功,2011年1月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1991年至今,DMTO技术已申请国内外专利200余件,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目前,DMTO技术已成功投产12套,实现了低碳烯烃646万吨/年的产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这个项目还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大连化物所正在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集本所知识产权专员和社会上的高层次法律人才,促进专利运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通过建立平台,对技术进行深入解读,让企业了解我们的技术成果能为他们做什么,再通过专利价值分析,让科研人员了解他们的技术值多少钱,从而增加供给侧与需求侧的黏性。”杜伟这样表述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作用。
培养懂技术、懂法律、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专业的技术经纪人队伍,是平台建设的关键。杜伟介绍说,大连化物所为知识产权专员定制了一系列课程,比如专利布局研究、专利价值评估、专利检索分析实战班等,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同时,通过课题模式,引导知识产权专员进行专利战略研究分析。
大连化物所还对促进专利转化人员和团队进行奖励。2011年,大连化物所制定奖励办法,专门设置专利工作优秀奖,将原有奖励制度向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向调整。2012年以来,已评出专利申请、授权及实施优秀奖和“十一五”“十二五”专利工作先进集体等共71个先进团队,对研究组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产生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培训,全所绝大多数应用类的研究团队都设置了所级知识产权专员,形成了一支深入到科研前线的、具有化物所专业特色的知识产权专员团队。
目前,大连化物所有所级知识产权专员70多人,院级知识产权专员24人,知识产权专员人数在中科院实体研究所里最多。
今年1月1日,《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正式施行,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规范》专门提到了知识产权专员。大连化物所的知识产权专员制度,无疑为我省科研单位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