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出台《加快配方肥推广应用意见》,提出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建立乡村小型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务网点,开展现场智能化混配服务,满足农民个性化、小批量用肥需求。2015年以来,伴随着“互联网+”农资的热潮,智能配肥急剧升温,其中既有中化、云天化等大型化肥企业的业务转型,也有依托金融和技术优势的傲禾测土、云农场等,更有从互联网领域转战而来的村淘等新型平台。有人认为这将掀起一场农资供应链的深度洗牌,有人嗤之为经销商变相叫卖肥料的一个噱头。
乐观者预计——有望抢占复合肥近一半市场
11月4日,2016中国“互联网+”农资融合发展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智能配肥取代农资电商成为会议的热点,与会者称之为“抢占农资营销转型战略制高点”“农资行业应对土地流转趋势的营销模式变革”“互联网+物联网驱动下的农资流通渠道颠覆”“化肥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有望改变整个农业产业链”等,大有成为互联网“风口”之势。
“智能配肥是用互联网的方式把测土配方施肥的测、配、产、供、施五个环节整合起来。”北京傲禾测土市场运营总监刘凤雷说,这就是在田间地头建立一个可以覆盖一定种植面积,集测土配肥、研发生产、仓储配送、农化服务等为一体的,并配套的测土实验室、配肥设备、库存单质肥料、农技人员等现代农业中心,根据农民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不同要求,生产出个性化、功能化的肥料产品。
在传统复合肥生产中,由于规模化生产需要和成本控制,配方不可能针对作物和地块随机调整,这是多年以来农业部门测土数据难以高效地转化为产品的主要障碍。“智能配肥的出现不仅打破了这一瓶颈,而且形成‘矿产-单质肥料厂-智能配肥中心-农民’的全新农资供应链,大大降低流通成本。”中化化肥业务拓展部副总经理陈亮说,还可以把智能配肥站看作是一个“灵活的小工厂”,增加或改变配方并不会带来成本的变化,这非常具有优势。
“市面上各种品牌复合肥难辨真假,而配肥站是现场用原料配,大家一目了然,同样配比的一袋肥料至少比常规产品便宜5~10元。而且用肥少、不伤地还高产,很受种植大户欢迎。”吉林市永吉县智能配肥站经营者许工军说。
“智能配肥具备‘互联网+’和供应链两大优势,前者实现了测土和销售对传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后者则降低了终端价格、提高了肥效,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云农场集团创始合伙人刘怀华认为,这不仅会对复合肥产业链产生冲击,而且可能进一步影响甚至替代单质肥零售商。
因此,有预测称:5年后,智能配肥有望抢占近一半的复合肥市场份额。2030年,我国中等规模种植户的种植面积占比将会超过30%,智能配肥有可能占据化肥零售端的30%份额。
质疑者认为——成本太高盈利模式令人生疑
智能配肥站在实际运行中,少数企业直接采用农业部门提供的土壤成分数据,但更多的企业倾向自行测土,并将其作为开展业务、增强客户黏性的抓手,现在不少企业将“一户一测土,一户一配方”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
“智能配肥站对农民的个性化服务是按照耕地土壤类型(等级)、作物品种特性和目标产量等开展配肥服务的,不提倡让企业或者经销商去化验土壤。国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经覆盖到所有农业县,每年周期性取土化验的数据十分丰富,县域耕地质量评价系统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基本上可以满足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的查询需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李荣说,农业部仍然在依据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开展“三年一轮回”的测土化验工作,适时更新测土数据和肥料配方。
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肥料科科长郭跃升认为,理论上,户与户之间的土壤养分也许有差异,但这种差异是在一个含量等级内的数值差异。其实,老百姓完全可以用一个配方。农业系统通过大量的土壤测试,制定发布的大配方已经能满足生产需要,再逐户测一遍有些浪费人力物力。
“更严重的是,配肥站土壤速测技术有些令人质疑,大多数是定性或半定量的测试,不能用作精确配肥的依据。而配肥站人员取样方式、步骤的科学性也不能完全保证”李荣说,另一方面,高额的测土成本再加上厂房、设备的投入,减少流通环节所得到微薄利润怎能持续支撑智能配肥推广与运营。
“一般情况下,智能配肥机有5个料斗。除了添加氮、磷、钾肥之外,另2个料斗应该添加什么?添加的量是多少?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些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属于监管的空白区域。”郭跃升担心,为追逐利益,一些企业可能会对于利用智能配肥设备胡乱添加一些令人担忧的物料,甚至产生假冒伪劣肥料坑农害农这种现象。
智能配肥机价格高,测土成本高昂、配方肥质量难以保证,这让不少人质疑智能配肥只是假借“互联网+”、做个手机APP,在玩噱头变相卖肥料而已。
让用户说话——农民能得实惠土壤可增活力
安徽省明光市石坝镇铁山村的种粮大户桑胜祥种了500亩地,一年下来需要用24吨肥料。“智能配肥是个新选择,我最关心的是能得到多少实惠。”他说。
明光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周福红给出了数据,智能配肥系统可直接减少施肥量和成本投入10%~30%,作物增产5%以上,农民增收10%以上,同时可防止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活力。
“德州是粮食主产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又很少,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因此,我们推广简易标准化的配肥机,使用农业部门的测土数据,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山东省德州市新合作供销为农服务公司配肥站管理中心主任徐峥嵘认为,智能配肥应当根据实际,更接地气一点。
而点豆商学院院长邹磊则认为,使用简易配肥机可以做到减肥高产,而智能配肥机也的确存在价格偏高,市场容载量偏低的问题。但是,智能配肥作为新生事物,乐观的预计和现实的情况会有一定偏差,不能只计较眼前得失,还是应该放眼未来发展。实际上,智能配肥不只是配肥这么简单,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监控农作物温度、湿度、病虫害等生长环境指标,从而控制浇水、施肥和打药,提供农资、农副、金融、物流等多方面的服务,会形成更生态、更智慧的商业体系。
“目前,我们在全国已经建立了52家智能配肥站、12个土壤分析实验室,覆盖了北方75%的主要种植区和20%的南方主要种植区。”中农集团磷复肥部经理王秦燕说,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的作物,只有依靠先进的智能配肥机才能不断升级数据库。这样才能将空间地理数据、土壤养分数据、作物施肥模型、全国大配方数据库等全面整合。
而对于盈利空间问题,陈亮认为要定位好服务主体。智能配肥适合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化化肥已搭建了由“智能配肥机+云端数据库+电商平台+农化服务平台”组成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实现种肥药配方、生产、施用等农业综合服务。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加速,大户种植时代的到来,智能配肥的市场前景的是明朗的,将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链效益。然而,在下一步的落地发展中,如何避免农资电商“烧钱式”的营销是一个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